zhuī hé cháng jiàn tàn wáng zhāo jūn
追和常建叹王昭君
gū jūn qián dù zhàn yī bài yì chéng gōng |
孤军前度战 一败一成功 |
juǎn pèi zǎo guī guó wò shī yóu bì gōng |
卷旆早归国 卧尸犹臂弓 |
cǎo jiān xīng bàn zài shā shàng xuè cán hóng |
草间腥半在 沙上血残红 |
shāng pò hé wèi zhě wǔ hú chuí diào wēng |
伤魄何为者 五湖垂钓翁 |
《追和常建叹王昭君》古诗词释义:
徐夤的这首《追和常建叹王昭君》是对古代历史人物王昭君的哀叹,以常建的原诗为蓝本进行和作。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孤军前度战** - 这句诗指出,王昭君曾两次孤身入敌,这反映了她被选为和亲使者时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2. **一败一成功** - 这是对王昭君和亲出塞之前战争经历的概述。一败可能象征着她所代表的国家在之前的战争中遭受了损失,而一成则暗示她最终成功达成和亲,以外交方式避免了更大的战争。
3. **卷旆早归国** - 这里描述了王昭君出塞后,她的旌旗(旆)可能因为和亲任务的完成而提前归国,意味着和平的解决方式得以实现。
4. **卧尸犹臂弓** - 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暗示在和亲之前,士兵们(可能包括王昭君的亲人或随从)在战场上牺牲,他们的尸体甚至还在战场,手中还握着弓箭,无法得到安息。
5. **草间腥半在,沙上血残红** - 这两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惨烈景象。草间“腥半在”意指战场上的血腥味仍然弥漫,暗示战争的血腥和暴力。“沙上血残红”则是指战场上留下的鲜血,尽管战斗已经结束,但鲜血仍像是残留在沙地上,表明死亡的痕迹难以抹去。
6. **伤魄何为者,五湖垂钓翁** - 这两句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哀悼。首句“伤魄何为者”询问着她为何而悲伤,引出对和亲之悲的感慨。最后一句“五湖垂钓翁”则是借用了“五湖四海”比喻广阔天地,暗示王昭君被封为公主后虽被尊崇,但内心可能仍孤独、哀伤,犹如远离家乡的渔翁,在广阔的湖面上垂钓,独自面对生活的寂寞和无尽的思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与哀思。
《追和常建叹王昭君》古诗词赏析:
徐夤的这首诗《追和常建叹王昭君》通过对王昭君历史事件的追忆和描绘,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层次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内容
1. **开头两句“孤军前度战,一败一成功”**,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王昭君被选入宫前的军事背景,暗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以及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2. **“卷旆早归国,卧尸犹臂弓”**,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王昭君被选为和亲公主后的情景。这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转折点的描绘,也反映了国家政策的无奈与牺牲。
3. **“草间腥半在,沙上血残红”**,运用了形象的视觉和感官描绘,通过“腥”和“血”的色彩对比,生动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 **“伤魄何为者,五湖垂钓翁”**,这句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与五湖的垂钓者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王昭君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对逃避现实的隐喻。
### 主题与艺术手法
- **悲剧性与历史反思**:这首诗通过王昭君的个人悲剧,反映了历史中女性命运的不公与牺牲,引发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 **情感与象征**: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如腥味、红色血液、垂钓等,不仅展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也蕴含了深层的象征意义,如战争的破坏、牺牲的重量、命运的无奈等。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王昭君与五湖垂钓者之间的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也深化了对命运无常和逃避现实的哲学思考。
### 结语
徐夤的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这首诗不仅呈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引发了读者对更广泛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