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zǎi xiàng fǎng , yì rì yǒu jì
邑宰相访,翼日有寄
jìn jí yān shěn tuì què shēng qián táng fēng yuè guò jīn líng |
进即湮沈退却升 钱塘风月过金陵 |
hóng cái rù gòng wú rén huàn bái shǒu cóng jūn yǒu zhào zhēng |
鸿才入贡无人换 白首从军有诏征 |
bó bù jí chéng shí bèi mà chán shū biān jiù báo tú zēng |
博簿集成时辈骂 谗书编就薄徒憎 |
lián jūn dào zài míng zhǎng zài bú dào cí ēn zuì shàng céng |
怜君道在名长在 不到慈恩最上层 |
《邑宰相访,翼日有寄》古诗词释义:
徐夤的这首《邑宰相访,翼日有寄》表达了一个官员对生活与仕途的感慨,以及对自身的反思与期待。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进即湮沈退却升, 钱塘风月过金陵,**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变迁的感慨。"进"指的是晋升,"湮沈"是沉没、受挫,"退却升"则是仕途的起伏。"钱塘风月"代指杭州(钱塘是杭州的古称),"金陵"指的是南京。这两句用江南的美好景象比喻他的仕途生涯,既有春风得意之时,也有艰难困苦之日。
2. **鸿才入贡无人换, 白首从军有诏征,**"鸿才"指大才,"入贡"是古代士子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过程,"无人换"可能是感叹没有人能取代自己,也暗示自己在科举或仕途上的独特地位。"白首从军"则描述了终其一生为国效力的生涯,"有诏征"意味着有诏书命令,召唤自己再次从军。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才学出众,又突出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3. **博簿集成时辈骂, 谗书编就薄徒憎,**"博簿"可能指的是各种记载的书简、官簿等,"时辈"指的是当时的同僚或同辈人。"博簿集成"可能是指自己的事迹或文集积累,"时辈骂"则暗示当时的人们对其有负面的评价或讽刺。"谗书编就"可能指的是诽谤或诋毁的书籍,"薄徒憎"则表明那些轻薄之人对他的憎恨。这几句反映了作者在仕途上遭受到的非议与不公。
4. **怜君道在名长在, 不到慈恩最上层,**"怜君"是对别人的怜悯或关爱,"道在名长在"可能是在说一个道义在身的人,其名声将长久流传。"不到慈恩最上层"中的"慈恩"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慈恩寺,"最上层"则是指最高点。这句诗可能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行为能留下好的名声,而不会像某些人一样追求高官厚禄,却失去了道德原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上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我才能和忠诚的自豪,也对社会不公和自己遭遇的无奈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与名声的重视,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留下有意义的影响。
《邑宰相访,翼日有寄》古诗词赏析:
徐夤的这首《邑宰相访,翼日有寄》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两句“进即湮沈退却升, 钱塘风月过金陵”**,描绘了世态的无常。其中,“进即湮沈退却升”暗示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钱塘风月过金陵"则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名利场上追逐的繁华与短暂,如同夜空中稍纵即逝的星光。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人生旅途的多变和不易。
2. **接着的“鸿才入贡无人换, 白首从军有诏征”**,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鸿才入贡无人换"可能指才智出众的人通过正常的途径进入社会或官场,但似乎并未得到相应的认可或换得应有的地位。"白首从军有诏征"则表明,尽管走了一条艰苦的军事道路,最终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召唤。这里暗含了对通过非传统途径获得认可的感慨。
3. **“博簿集成时辈骂, 谗书编就薄徒憎”**,这两句反映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人性的阴暗面。"博簿集成"可能指大量文献或资料的积累,而"时辈骂"则表明这些努力在当时被同行所贬低。"谗书编就薄徒憎"则指那些恶意诽谤或编造谎言的人,不仅遭人憎恨,还可能将真实努力的人带入更深的困境。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评价标准的质疑和对人性中嫉妒与恶意的批判。
4. **最后两句“怜君道在名长在, 不到慈恩最上层”**,是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怜君道在名长在"表达了对友人坚持自己道路、不随波逐流的敬意与赞美。"不到慈恩最上层"则可能是在感叹即使在达到顶峰之前,已经能留下良好的名声与影响。这两句是作者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洞见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观察的表达,展现了对人生起伏、社会不公、人性复杂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徐夤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挣扎与思考,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