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ú shǐ

读史

作者:徐夤 
sān huò hūn hūn zhōng zǐ chén     wàn jī pāo què zuì lín chūn
三惑昏昏中紫宸   万机抛却醉临春
shū zhōng bù lǐ suí wén dì     jǐng dǐ cháng xié zhāng guì pín
书中不礼隋文帝   井底常携张贵嫔
yù shù gē shēng yí rù kū     jīn líng tiān zi huà wèi chén
玉树歌声移入哭   金陵天子化为臣
bīng gē bàn dù qián jiāng shuǐ     xiá kè yóu wén zhēng jiǔ xún
兵戈半渡前江水   狎客犹闻争酒巡

《读史》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读史》由唐代诗人徐夤所作,描绘了一位沉迷酒色、不问政事的君王的形象。诗中通过历史故事和典故,传达了对这种统治者的批评,同时也对历史的兴衰变迁进行了反思。下面对每一句话进行逐段解释:

1. **三惑昏昏中紫宸, 万机抛却醉临春**
- **紫宸**:古代宫殿的名称,常用来指代皇帝的居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位君王在紫宸中被三重迷惑所困,即被酒色财气等所迷惑,将国家的政务抛诸脑后,沉浸在春天的美景和酒醉之中。

2. **书中不礼隋文帝, 井底常携张贵嫔**
- **隋文帝**:即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这里的“书中不礼”可能是指这位君王在历史书籍中不尊重或忽视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功绩或教训,表现出对历史的无知或轻视。
- **张贵嫔**:历史上确实有张贵嫔这个人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宠妃。这里用她代表君王沉迷于美色的情妇。整句话意指这位君王在宫廷中常与美色相伴,忽视国家大事。

3. **玉树歌声移入哭, 金陵天子化为臣**
- **玉树**:这里可能是指一些华丽的装饰或美酒宴乐,象征奢侈的生活。整句话意指这位沉迷于享乐的君王,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连美好的音乐都变成哀歌,因为曾经的天子变成了他人的臣子。

4. **兵戈半渡前江水, 狎客犹闻争酒巡**
- **兵戈半渡前江水**:可能象征着国家即将陷入战乱的边缘,兵临城下,局势危急。
- **狎客犹闻争酒巡**:狎客通常指的是那些喜欢饮酒作乐的人。这句话表明即便在国难当头之际,仍有部分人只顾个人享乐,不关心国家命运,继续饮酒作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君王的奢侈生活和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结局,传达了对统治者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并警示后人应该以历史为镜,时刻警醒,治理国家需有远见和担当。

《读史》古诗词赏析:

徐夤的《读史》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展现了对人性、权力、道德以及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此诗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评价,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图景,同时也探讨了个人选择、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

1. **三惑昏昏中紫宸, 万机抛却醉临春**: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君主在权力的顶峰却沉迷于享乐、忽视国事的情形。"三惑"可能暗指君主在权力、美色、享乐三者之间的迷惑,"紫宸"则是皇宫的代称,表现了君主的生活场景。"万机抛却醉临春"则直白地表达出君主对政务的忽视和对享乐的沉迷,预示了国家的潜在危机。

2. **书中不礼隋文帝, 井底常携张贵嫔**: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讽刺了某些历史人物在位时的荒唐行为。"书中不礼隋文帝"可能是指某位君主对前朝皇帝的不敬或忽视,"井底常携张贵嫔"则可能象征着这些人物沉溺于个人享乐,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不仅体现了个人道德的缺失,也暗示了政权的衰败。

3. **玉树歌声移入哭, 金陵天子化为臣**:这两句描绘了历史上的某次重大转折,如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玉树歌声"可能象征着繁华和欢愉,而"移入哭"则表示这一时期的终结伴随着哀伤和泪水。"金陵天子化为臣"可能指的是一个王朝的衰败,一个曾经的君主成为其他国家的臣属。这反映出历史的不可逆性和政权更迭的残酷性。

4. **兵戈半渡前江水, 狎客犹闻争酒巡**:这两句描绘了战乱中的场景,以及即使在动荡中,人们仍追求享乐的状态。"兵戈半渡前江水"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狎客犹闻争酒巡"则反映了人性在面对苦难时的脆弱性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性的复杂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解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选择、道德、权力以及历史进程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徐夤的《读史》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人性和历史规律的深思。

徐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