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dié èr shǒu
蝴蝶二首
hài wù shāng shēng xìng qǐ xùn qiě yí lǒng zhào dài zhī rén |
害物伤生性岂驯 且宜笼罩待知人 |
wéi qín yàn què dàn xīng xuè què xiào luán huáng zhuó cuì yún |
惟擒燕雀啖腥血 却笑鸾皇啄翠筠 |
jiǎo tù xué duō fēi ěr shí míng jiū dòu duǎn fá jūn shēn |
狡兔穴多非尔识 鸣鸠脰短罚君身 |
háo mén bù dú shī shū zhě zǒu mǎ píng yuán fàng wán pín |
豪门不读诗书者 走马平原放玩频 |
《蝴蝶二首》古诗词释义:
徐夤的《蝴蝶二首》这组诗通过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中某些人行为的不道德与腐败,下面逐段解释其含义:
### 第一首
#### 害物伤生性岂驯, 且宜笼罩待知人,
这段诗开篇点明蝴蝶(以蝴蝶为象征)破坏生命、自私自利的本性并非自然驯服的,这种行为理应受到约束,只待有见识的人来加以引导和规范。
#### 惟擒燕雀啖腥血, 却笑鸾皇啄翠筠,
这两句继续深入批评,指出蝴蝶(象征一些人)仅知捕捉小动物(燕雀)并食其肉(腥血)为生,却嘲笑那些象征高尚行为的“鸾皇”(可能指道德高尚、遵循正道的人)啄食翠竹(象征纯洁或正直)。这里通过对比讽刺那些以损害弱小为乐,而对高尚行为嗤之以鼻的人。
#### 狡兔穴多非尔识, 鸣鸠脰短罚君身,
这两句继续运用比喻,指责蝴蝶(象征某些人)不了解狡兔洞穴的复杂性(可能暗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环境),同时讽刺那些脖子短(可能暗喻见识短浅或贪心不足)的鸣鸠(可能是对特定社会阶层或群体的隐喻),最终会导致他们自己的不幸。
#### 豪门不读诗书者, 走马平原放玩频,
最后两句讽刺了那些不读书、不重视文化修养的豪门贵族(“豪门不读诗书者”),频繁在广阔的平原(可能象征广阔的权力场或社会舞台)上放纵玩乐,不加节制,这里暗示他们缺乏道德约束和文化教养。
### 第二首
关于第二首的具体内容未提供,但通常徐夤的诗作倾向于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道德伦理的重视。第二首可能继续探讨类似的主题,通过蝴蝶的形象讽刺或批评特定的社会行为或人物。具体解释需要根据诗句内容进行。
总的来说,徐夤的这两首诗通过象征和比喻,强烈批判了那些缺乏道德约束、自私自利、轻视正直行为的社会现象,倡导一种有道德、有文化修养的生活方式。
《蝴蝶二首》古诗词赏析:
徐夤的《蝴蝶二首》通过这首诗,作者使用蝴蝶为载体,抒发了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和对人性的批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批判社会现象**:首联“害物伤生性岂驯, 且宜笼罩待知人”表达了作者对蝴蝶行为的不理解和对社会中某些人(可能象征不道德的权力者)的谴责。这里的“笼罩”可能象征约束或限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过度行为的批评。
2. **对比性讽刺**:“惟擒燕雀啖腥血, 却笑鸾皇啄翠筠”通过蝴蝶捕食燕雀(可能象征弱小善良者)和嘲笑鸾皇(可能象征高贵正直者)啄食翠筠(可能象征纯洁)的对比,讽刺了社会中一些人对弱者的伤害和对道德的忽视。这里使用了“嘲笑”这一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认同。
3. **进一步的社会批评**:“狡兔穴多非尔识, 鸣鸠脰短罚君身”通过“狡兔”和“鸣鸠”这两种动物的比喻,进一步揭示社会中的不平等和道德沦丧。这里,“狡兔穴多非尔识”可能指某些人隐藏的邪恶或狡猾行为难以被发现,“鸣鸠脰短罚君身”则可能比喻因小失大的后果,讽刺了一些人因为自身的小聪明或不道德行为而最终自食其果。
4. **对权力者的讽刺**:“豪门不读诗书者, 走马平原放玩频”是对社会上不读书、不学无术的权力者放纵享乐行为的批评。这里的“豪门”代表有权势、有财富的人,“不读诗书”暗示了这些人缺乏文化修养,“放玩频”则表示他们的放纵无度,不思进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蝴蝶这一自然生物的象征,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中某些人的不道德行为和权力的滥用,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与邪恶、道德与不道德行为之间鲜明对比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