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ù
露
hán míng níng yǔ zhòng chóng tóng yì bìn ruí guān qǐ dào qióng |
寒鸣宁与众虫同 翼鬓緌冠岂道穷 |
ké tuì yǐ cóng jīn rì huà shēng chóu hé shì qù nián zhōng |
壳蜕已从今日化 声愁何似去年中 |
cháo cuī lí jú huā kāi lù mù cù tíng huái yè zhuì fēng |
朝催篱菊花开露 暮促庭槐叶坠风 |
cóng cǐ zuì néng jīng fù kè jì jū hé chǔ zhuǎn fēi péng |
从此最能惊赋客 计居何处转飞蓬 |
《露》古诗词释义:
《露》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徐夤创作,主要描绘了露水在秋日里逐渐显现和消散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1. **寒鸣宁与众虫同, 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 声愁何似去年中**:
- **寒鸣宁与众虫同**:在寒冷的季节里,露水伴随着虫鸣一同出现,给人一种秋日清晨特有的清冷与生机并存的感觉。
- **翼鬓緌冠岂道穷**:这里使用比喻的手法,以“翼鬓緌冠”形象地描绘了露水在叶片上的形态,就像轻薄的翅膀和精致的冠冕一样,暗示了露水的短暂与珍贵。
- **壳蜕已从今日化**:这个句子形象地指出了露水形成的过程,如同昆虫蜕壳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强调了露水生成的独特性。
- **声愁何似去年中**:将露水滴落的声音与去年相似,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暗示露水的声音中蕴含着去年秋天的记忆与忧愁。
2. **朝催篱菊花开露, 暮促庭槐叶坠风**:
- **朝催篱菊花开露**:清晨,露水促使篱笆边的菊花绽放,展现了露水的滋养与生命之力。
- **暮促庭槐叶坠风**:傍晚时分,露水又加速了庭中槐树叶子的坠落,这种物候现象反映了时间的紧迫与自然界的循环更迭。
3. **从此最能惊赋客, 计居何处转飞蓬**:
- **从此最能惊赋客**:意味着从现在开始,露水的自然景象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 **计居何处转飞蓬**: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将诗人比喻为随风飘荡的飞蓬草,暗示了人生境遇的无常与流转不定,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露水在秋日的自然现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生机,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露》古诗词赏析:
《露》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徐夤所作,其主题围绕着露珠这一自然现象,通过描绘露珠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与影响,隐含着作者对人生、时序流转及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首联“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用露珠与寒冷季节中的其他昆虫相对比,暗示露珠虽小但具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不与世俗的穷困相混同,暗含着诗人的独立精神和高洁情操。
颔联“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通过“壳蜕”比喻时光的流逝,露珠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表达了时间流转、事物变迁的哲理。同时,通过将“声愁”与“去年”相对比,似乎在讲述露珠承载着季节更迭的哀愁,引申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颈联“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将露珠与菊花和槐树叶的生长与凋零相连,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露珠的出现与消失仿佛是大自然规律的见证者,它们促成了季节的变化,既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尾联“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将露珠对赋客(文人)的触动比作漂泊不定的飞蓬,既表达了露珠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暗含了作者对于自己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漂泊感。在这里,露珠仿佛成为了连接自然与人内心的纽带,触发了对人生、命运以及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表达了对时间、变化和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