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ú hàn jì
读汉纪
chǔ diān qín yuán wàn lǐ píng shuí jiào gēn xiàng lù bàng shēng |
楚甸秦原万里平 谁教根向路傍生 |
qīng tí xiù gǔ zhǎng xiàng tà hé shì róng shí bù dé róng |
轻蹄绣毂长相蹋 合是荣时不得荣 |
《读汉纪》古诗词释义:
徐夤的《读汉纪》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观与哲学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楚甸秦原万里平,谁教根向路傍生,**
- **楚甸**和**秦原**分别指楚地和秦地,这里是泛指古代两个国域。**万里平**形容这些地区广阔无垠,一片平坦。这两句诗描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将历史的舞台置于无边无际的广阔地域上。
- **谁教根向路傍生**,这里使用比喻,将历史的命运比作“根”向“路旁生”。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诗人暗指历史的事件(比如汉纪中的历史事件)如同自然界的植物一样,不论好坏,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2. **轻蹄绣毂长相蹋,**
- **轻蹄绣毂**指轻盈的脚步和装饰华丽的车辆。这里用来形容历史长河中的权力、财富、荣耀的象征,以及人们追求这些象征的行为。**长相蹋**,长期践踏,意味着这些象征和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践踏和遗忘。
3. **合是荣时不得荣。**
- **合是荣时**,本来应该在繁荣之时。**不得荣**,却未能获得真正的荣耀或意义。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尽管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最终却无法获得真正的荣耀和意义。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被遗忘,未能真正留下对后世有意义的影响。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事件中个体和群体的无奈与无奈,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真实历史意义的探求。历史中的辉煌和荣耀并非永恒,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留下的是对后人思考和反思的余地。
《读汉纪》古诗词赏析:
徐夤的《读汉纪》一诗,以汉代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述路旁生长的树木,隐喻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无奈与悲哀。诗中的“楚甸秦原万里平, 谁教根向路傍生”两句,首先描绘出一片广阔的地域,象征着历史的广阔与深远。然而,“谁教根向路傍生”这一反问,却带出了一种命运不由己的悲凉感,树木生长在路边,仿佛预示着即便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也难以逃脱被人为的因素所影响的命运。
接着,“轻蹄绣毂长相蹋”一句,通过“轻蹄”和“绣毂”的对比,象征着官宦贵族的奢华生活和对普通生灵的践踏。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而“长相蹋”则强调了这种践踏是持续不断的,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对弱者的压迫。
最后一句“合是荣时不得荣”则点明了主题,无论是树木还是人,都有其应有的荣华和辉煌,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却难以实现。这句诗暗示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业,往往在现实的束缚下,无法展现出真正的光芒。
整体来看,徐夤的《读汉纪》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寓意,揭示了历史中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通过树木这一自然界的代表,诗人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个体与环境、个人命运与历史大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人们对历史、命运和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