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míng fēi

明妃

作者:徐夤 
bù wàng jīn yú dào jǐn wéi     rén jiān lè jí jí xū bēi
不望金舆到锦帷   人间乐极即须悲
ruò yán yào shí chóu zhōng mào     yě shì jūn ēn rì rì shuāi
若言要识愁中貌   也似君恩日日衰
zhāo dé xiāng hún jué shǎo wēng     jiǔ huá dēng zhú xiǎo hái kōng
招得香魂爵少翁   九华灯烛晓还空
hàn wáng bù jí wú wáng lè     qiě yǔ xī shī sǐ chù tóng
汉王不及吴王乐   且与西施死处同

《明妃》古诗词释义:

徐夤的《明妃》这首诗,是通过赞美汉朝的王昭君(历史上的“明妃”)来反映其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奈,以及对前朝后世君王情缘的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不望金舆到锦帷,人间乐极即须悲**:昭君不期待皇帝的车驾来到她的寝宫,因为她明白人间的欢乐往往是短暂的,最终都会变成悲伤。这句话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切理解。

2. **若言要识愁中貌,也似君恩日日衰**:如果要了解在愁苦中的容貌,那她的容颜就像君王的恩宠一样,一天天地在衰减。这里将昭君的愁容与她渐渐失去的君王的宠爱联系起来,表现了她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3. **招得香魂爵少翁,九华灯烛晓还空**:她的灵魂招引来爵少翁这样的鬼神,但即便是在夜晚九华灯烛的照耀下,早晨来临时一切依旧空虚。这句话用超自然的场景表达了昭君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4. **汉王不及吴王乐,且与西施死处同**:与汉王相比,吴王的欢乐显然更加令人向往,而昭君宁愿选择与西施同死一处,而不是继续在孤寂中度过余生。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昭君对生命质量和情感归属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述昭君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对命运的无奈。徐夤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昭君的美貌与坚贞,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明妃》古诗词赏析:

徐夤的这首诗《明妃》通过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故事,以一种幽怨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明妃的内心世界。整首诗通过对明妃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揭示了她的孤独、哀愁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主题与情感的深入挖掘**:诗的首句“不望金舆到锦帷”表达了明妃对权力和荣耀的清醒认识,她明白这些物质的奢华并不能带给她真正的幸福和安全感。这种深刻的自我反思体现了她对爱情与权力本质的洞察。

2.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人间乐极即须悲”这一对比,强调了幸福与痛苦的两极性,让人物情感更为丰富。接下来,“若言要识愁中貌,也似君恩日日衰”这一对比更直接地揭示了明妃内心的哀愁,她将愁绪的深层比作君恩的日益减退,既反映了她对君王情感的期待与失望,也寓意了她命运的不断跌落。

3. **象征与隐喻**:招来的“香魂爵少翁”这一形象,运用了古代丧葬仪式中的祭品——“爵”来象征明妃的亡灵,“九华灯烛晓还空”则通过灯烛的象征意义,展现了明妃生命的虚无与短暂,尽管灯火通明,却只是一场空虚的仪式。

4.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汉王不及吴王乐,且与西施死处同”这一句,将明妃与历史上其他美女如西施进行比较,暗示了她们命运的相似,但“不及”二字又强调了明妃内心对自由和平凡生活的渴望,与吴王与西施之间的自由与幸福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徐夤的《明妃》诗通过深度的情感挖掘、巧妙的对比手法、象征与隐喻的运用,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深刻描绘了明妃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哀愁、抗争与对自由的渴望,是对历史人物深度情感的一种艺术呈现。

徐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