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ǎ wéi
马嵬
bù yòng qiān xīn hèn huà gōng dì jiā wú cè jí biān róng |
不用牵心恨画工 帝家无策及边戎 |
xiāng hún ruò dé shēng míng yuè yè yè hái yīng zhào hàn gōng |
香魂若得升明月 夜夜还应照汉宫 |
《马嵬》古诗词释义:
徐夤的《马嵬》是一首表达对唐朝历史中杨贵妃之死以及马嵬坡之变的哀婉感慨的诗。这首诗通过想象和比喻,表达出对这段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不用牵心恨画工,帝家无策及边戎**:这一句是对唐玄宗及其宫廷生活的讽刺。"不用牵心恨画工"表示在政治和军事危机面前,唐玄宗及其宫廷中的人们更倾向于依赖艺术和娱乐来逃避现实,而没有关注到边疆的危机。"帝家无策及边戎"则直接指出唐玄宗及其宫廷面对边疆的敌人(如安禄山叛乱)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行动,暴露了统治者的无能和对国家安危的忽视。
2. **香魂若得升明月,夜夜还应照汉宫**:这里的"香魂"指的是杨贵妃的亡魂,她被赋予了一种香甜、高贵且哀伤的气质。"升明月"则是对杨贵妃亡魂的一种想象性的描述,暗示她虽然已逝,但她的形象和灵魂如同明月般照亮着天地。"夜夜还应照汉宫"表达了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的深远影响,她的形象永远刻在唐玄宗的心中,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如同明月照耀着唐朝的宫殿。
整首诗通过这段历史事件的描绘,既表达了对杨贵妃美丽和才华的怀念,也讽刺了唐玄宗及其宫廷的无能和轻视国家危机的态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杨贵妃灵魂不灭、永远照耀历史的寄托,体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马嵬》古诗词赏析:
《马嵬》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代表作之一,选取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马嵬坡之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为主题,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帝王与妃嫔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们无法避免的历史命运。
诗中的第一句“不用牵心恨画工”,暗示了对杨贵妃之死的无奈和对画家之艺术再现的讽刺。在封建社会中,帝王与妃嫔的爱情往往被权力和政治所左右,无法逃脱历史的洪流,即便是艺术的再现也无法改变命运的悲剧。
第二句“帝家无策及边戎”,则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帝王的无能。在国家面临边疆危机时,作为皇帝的唐玄宗却未能采取有效的对策,而是陷入了个人情感的漩涡,这正是导致马嵬坡之变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的“香魂若得升明月,夜夜还应照汉宫”,用极其悲凉的笔触,表达了对杨贵妃之死的惋惜之情。杨贵妃的亡灵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如同明月般照亮汉宫,那么她虽然离世,但她的形象与影响仍然在世间存在,永恒地被世人怀念。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封建时代帝王与妃嫔之间复杂而脆弱的关系,以及面对权力、责任与个人情感冲突时的无力感。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也对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和人性的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