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 qíng xiàn zhōng chéng
陈情献中丞
hàn jiā xián xiāng zhòng yīng qí pán mù hé cái yě jiàn zhī |
汉家贤相重英奇 蟠木何材也见知 |
bù yì yún xiāo néng zì zhì kōng jīng yuān lù hū xiāng suí |
不意云霄能自致 空惊鹓鹭忽相随 |
là xuě chū míng bǎi zi diàn chūn guāng yù shàng wàn nián zhī |
腊雪初明柏子殿 春光欲上万年枝 |
dú cán huáng jiàn míng rú rì wèi yàn chūn guāng xiàng yù chí |
独惭皇鉴明如日 未厌春光向玉墀 |
juǎn qī bǎi yī shí sān |
卷七百一十三 |
《陈情献中丞》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钱珝写给中丞的陈情(即表明心迹或请求的书信),反映了作者对朝廷贤相赏识自己的感激与自我反省之情。接下来逐句解释:
1. **汉家贤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见知**:这里提到“汉家”指的是古代的汉朝,而“贤相”指的是汉朝的优秀宰相。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古代的汉朝,优秀的宰相重视有才能的人。我(作者)就像蟠曲的大树,有什么才能,竟能被看重?
2. **不意云霄能自致,空惊鹓鹭忽相随**:作者原本没有预料到自己能够达到高位(比喻如“云霄”),看到自己突然被提拔和重用,就像鹓鶵(古代传说中的吉祥鸟)和鹭鸶这些高贵的鸟类突然围绕着自己,感到既惊讶又惶恐。
3. **腊雪初明柏子殿,春光欲上万年枝**:这是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象,腊月初下的雪让柏子殿(宫殿名,具体不详)看起来格外明亮,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复苏,春光似乎要覆盖在万年枝(象征长寿的树枝)上,预示着繁荣和希望。
4. **独惭皇鉴明如日,未厌春光向玉墀**:这句话中的“独惭”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明察秋毫的敬佩,他认为自己就像被太阳照亮一样,让君王一目了然,而“未厌”则表达了对春光和宫殿(玉墀,宫殿的台阶)的向往和喜爱,但同时暗示着对自己职务和地位的谦虚。
5. **卷七百一十三**:这可能是对诗所在篇章或卷册的注解,表明此诗是被收录在第713卷中。不过,在解释诗的含义时,这个信息并不重要。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充满了对自身才能和地位的谦逊与自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权力与地位的深刻思考。
《陈情献中丞》古诗词赏析:
《陈情献中丞》是唐代诗人钱珝的一首作品。在解读这首诗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关于钱珝的背景。钱珝(生卒年不详),字幼文,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风景、个人情感为主,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含蓄内敛的艺术风格。
分析这首诗:
1. **开篇赞扬**:首句“汉家贤相重英奇”通过“汉家”这一泛指,以汉代作为典故背景,赞美了贤相重视英俊奇才的高风亮节。钱珝在这里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执政者的期望和敬意。
2. **自谦**:“蟠木何材也见知”一句,钱珝自谦为“蟠木”,意为低下的、不被世人所知的木材,但在贤相面前却得以被识得,体现了诗人谦虚、低调的个性。
3. **意外惊喜**:“不意云霄能自致,空惊鹓鹭忽相随”两句话展现了诗人对于机遇的意外和惊喜。他本是“蟠木”,却能“自致”于云霄,与“鹓鹭”(比喻杰出的人才)为伴,表达了对于能够得到赏识和机会的感激和惊讶。
4. **描绘美好景象**:“腊雪初明柏子殿,春光欲上万年枝”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景象焕新的画面。腊月的雪初融,给柏子殿带来了新的色彩,春天的光辉正要照耀着万年枝头。这一景象象征着新生、希望与繁荣。
5. **表达感慨**:“独惭皇鉴明如日,未厌春光向玉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明鉴如同太阳般明亮,以及对于能沐浴在春天的光辉中感到满足和喜悦。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才学的自我反思和谦卑。
6. **结尾的恳切**:最后一句“卷七百一十三”看似结语,实则语焉不详,有可能是题目的重复或者是诗集的页码,而非诗句的一部分,故这里的解读较为含糊。
整体来看,《陈情献中丞》展现了诗人钱珝谦虚、感恩、期待被赏识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于美好景象的描绘和对于君主的尊敬。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子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政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