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n yóu qǔ jiāng

春游曲江

作者:喻坦之 
kùn mǎ yú guān běi     nà kān luò jǐng cuī
困马榆关北   那堪落景催
lù xíng shā bù jué     fēng yǔ xuě jiān lái
路行沙不绝   风与雪兼来
cǎo dé chūn yóu bái     hóng qīn xià shǐ huí
草得春犹白   鸿侵夏始回
xíng rén mò yuǎn rù     shù jiǎo yǒu yú āi
行人莫远入   戍角有馀哀

《春游曲江》古诗词释义:

《春游曲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日游览曲江时所见的边塞景象,结合了自然环境和人的感受,描绘出一幅深沉而带有些许哀愁的画面。我们可以逐句来解释:

1. **困马榆关北,那堪落景催**:这句话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景象,似乎是在说,在榆关(古代边关要塞)北面,马儿都显得疲惫、困倦。"那堪"意味着这种情景令人难以忍受,"落景"则是傍晚的光线,暗示时间的流逝,使情景更加凄凉。

2. **路行沙不绝,风与雪兼来**:这句话描述了道路在沙漠中延伸,沙地无边无际,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同时,风和雪交替而来,天气恶劣,增加了旅途的艰难。

3. **草得春犹白,鸿侵夏始回**:这里的景象有些出乎意料。通常,春天时草木复苏,然而这里却描述春天的草依然保持白色的景象,暗示这里可能终年寒冷,或春季极为短暂。"鸿侵夏始回"则可能暗示了大雁在夏天才开始回来,反映了这个地方夏季的漫长或生物迁徙的独特规律。

4. **行人莫远入,戍角有馀哀**:最后,诗人提醒读者,不要轻易深入这样的边塞地区,因为这里有士兵的角声(戍角,古代边防哨所用于报警和传令的号角)发出的哀伤之声。这不仅是对环境艰苦的警告,也可能象征着战事的阴影或对过往战死者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春天的独特景色和氛围,展现了边疆之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交融,以及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

《春游曲江》古诗词赏析:

喻坦之的这首《春游曲江》不仅描绘了一幅春日游赏曲江的景色画卷,而且深含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对比与落差**:“困马榆关北,那堪落景催”这一句通过“困马”与“落景”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时间紧迫、生命无奈的氛围。榆关北的困境与落日的催促,预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2.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路行沙不绝,风与雪兼来”描绘了沙漠中行进的艰难,沙尘与风雪的交织不仅考验着行者的勇气和毅力,也隐喻了人生的挫折与挑战。沙漠的广阔与严酷,与后面的春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3. **春的不完全呈现**:“草得春犹白,鸿侵夏始回”这里的“草得春犹白”虽然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却也寓意着春天的春天,可能并非处处生机勃勃。在诗人笔下,春天仿佛带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暗示着美好与遗憾并存的主题。

4. **对未来的思考与警醒**:“行人莫远入,戍角有馀哀”最后两句,既是对游人的忠告,也是对历史的反思。在诗的结尾,戍角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哀伤,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对未来的警醒。行人莫远入,不仅是对身体的限制,更是对心灵的指引,提示人们不要忽视眼前的风景,也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综上所述,喻坦之的《春游曲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与哀愁并存世界的洞察与感悟。

喻坦之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