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hàn dǎo
水旱祷
bǎi zhàn yǐ xiū bīng hán yún chóu wèi xiē |
百战已休兵 寒云愁未歇 |
xuè rǎn cháng chéng shā mǎ tà zhēng rén gǔ |
血染长城沙 马踏征人骨 |
zǎo dé yòng é méi miǎn xiàn biān shù zú |
早得用蛾眉 免陷边戍卒 |
shǐ zhī máo tóu xīng bù zài wān gōng méi |
始知髦头星 不在弯弓没 |
《水旱祷》古诗词释义:
苏拯的《水旱祷》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首借景抒情,表达深沉感慨的诗篇。这首诗在描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中,隐含着对自然现象(水旱)的祈祷,寓意深远。以下是对这首诗各段的大意解释:
### 1. 百战已休兵, 寒云愁未歇
这段描绘了战争已经结束,但战场上遗留的哀愁仍未散去,如同冬天寒冷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这里通过“百战已休兵”表达了战争的结束,但通过“寒云愁未歇”则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创伤和哀愁依然存在,暗示着和平的难求。
### 2. 血染长城沙, 马踏征人骨
这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长城沙地上被血染红,马蹄踏过征人的遗骨,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惨烈和无情。这样的场景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直接控诉,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受害者深切的同情。
### 3. 早得用蛾眉, 免陷边戍卒
“蛾眉”在这里通常象征女性,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如果能够及时运用贤明的女性(象征智慧、和平的引导者)的力量,就能够避免边疆士兵陷入战争的困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智慧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反思。
### 4. 始知髦头星, 不在弯弓没
“髦头星”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天狼星的称呼,这里的“始知”表明诗人对事物的深刻领悟或理解,可能是指认识到真正的和平之源并不在于频繁的军事行动,而在于智慧、道德和仁慈的引导。弯弓表示准备作战,这里暗示军事力量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和平,真正的和平需要更为深思熟虑和智慧的方式来实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之道的向往和探索。诗中隐含了对自然现象的祈祷,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水旱祷》古诗词赏析:
苏拯的这首《水旱祷》从多个层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深重的悲痛,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无辜生命的同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背景设定**:诗的前四句“百战已休兵,寒云愁未歇,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描绘了战争的场景,描述了战争之后的宁静中依然笼罩着不安与哀愁。长城的沙地上,血迹斑斑,战马践踏着征人的骨骸,展现了战争的血腥和破坏。这里通过“已休兵”与“未歇愁”形成对比,揭示了战争结束后人们内心的忧愁和对和平的渴望。
2. **希望与反思**:“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期盼。这里“蛾眉”代指女子,暗示了希望和平通过和解而非战争来实现。同时,诗人对“边戍卒”(边疆守卫的士兵)表达了同情,希望他们能够免受战争之苦,过上安定的生活。
3. **宿命与预言**:“始知髦头星,不在弯弓没”这句诗引入了一个神秘的元素,提到“髦头星”,这是一种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宿,被认为是预言战争的征兆。诗人说,“始知”意味着对过去认识的觉醒,暗指曾经对战争的无知或盲目,而现在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同时,诗人将和平的实现与弯弓的消失联系起来,暗示通过放弃武力和对抗,才能达到真正的和平。
4. **主题与情感**:全诗通过战争的残酷场景、对和平的渴望、对无辜生命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批判和对和平的强烈追求。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引发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思。
总之,苏拯的《水旱祷》是一首富有深刻寓意和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