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mǎ wéi pō
经马嵬坡
qiū fēng sà sà yuán shēng qǐ kè hèn yuán āi yī xiāng sì |
秋风飒飒猿声起 客恨猿哀一相似 |
màn xiàng gū wēi jīng kè xīn hé zēng jiě rù shēng gē ěr |
漫向孤危惊客心 何曾解入笙歌耳 |
《经马嵬坡》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经马嵬坡》由唐代诗人苏拯所作,以马嵬坡这一历史地点为背景,通过对秋风、猿声、客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悲欢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秋风飒飒猿声起**: 这句诗描绘了秋风凛冽,带来阵阵飒飒声,同时猿猴的哀鸣也在空中回荡。"飒飒"形容秋风的凛冽,"猿声"则传达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一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寒冷与凄清,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悲凉情绪。
2. **客恨猿哀一相似**:"客恨"指的是游子或过客的离愁别恨,"猿哀"则是对猿猴哀鸣的描述。这两者在诗中被并置,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都表现为一种深深的悲伤和失落。"一相似"强调了这两者之间情感上的契合,暗示了一种共同的哀愁。
3. **漫向孤危惊客心,何曾解入笙歌耳**: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中悲惨事件的感慨。"孤危"既指地势的险峻,也象征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漫向"意味着这一切只是徒然地让过客的心感到惊恐,因为这一切悲痛并没有在"笙歌"(通常指欢乐、宴乐的场合)中得到缓解或理解。这两句诗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无奈,以及在盛世歌舞中对于过往苦难的遗忘。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间接提及,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它传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悲情与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经马嵬坡》古诗词赏析:
苏拯的《经马嵬坡》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述经过马嵬坡时所见的自然景象和氛围,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秋风飒飒猿声起**:首句以“秋风飒飒”描绘了秋季的冷清与萧瑟,与之呼应的是“猿声起”,猿猴的哀鸣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凄厉。这种自然景象与情感的双重渲染,为整首诗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2. **客恨猿哀一相似**:通过“客恨”与“猿哀”的并列,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自然界的哀鸣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和历史命运的感同身受。同时,这里也使用了比喻手法,暗示了人们的情感往往与外界环境有着微妙的共鸣。
3. **漫向孤危惊客心**:这一句进一步深入,描述了马嵬坡的孤危环境如何触动了“客心”,即旅人的心。这里的“漫向”表现出环境的不可控和对人心的强烈冲击,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预知性和对人的影响。
4. **何曾解入笙歌耳**:最后一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中美好、欢愉场景与现实生活苦难之间的强烈对比。即便是在战争、离乱的背景之下,人们的歌舞升平依旧未曾真正触及这些残酷现实,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悲剧与世俗生活之间隔阂的深思。
整体而言,苏拯的《经马嵬坡》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类命运和历史悲剧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