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ò luò yáng chéng

过洛阳城

作者:于邺 
fǔ yǎng bù néng qù     rú féng jiù yǒu tóng
俯仰不能去   如逢旧友同
céng yīn chūn xuě sàn     jiàn zài huà shān zhōng
曾因春雪散   见在华山中
hé chǔ yǒu míng yuè     fǎng jūn tīng yuǎn fēng
何处有明月   访君听远风
xiāng jiāng guī wèi dé     gè zhàn shí yán dōng
相将归未得   各占石岩东

《过洛阳城》古诗词释义:

于邺的《过洛阳城》诗是唐代诗人于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诗意深沉、情感真挚。下面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1. 俯仰不能去, 如逢旧友同,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行走在洛阳城中,低头(俯)看,抬头(仰)望,这里的“不能去”并非物理上的无法离开,而是诗人对洛阳城的深厚情感让他难以离开,仿佛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感到亲切和温暖。

### 2. 曾因春雪散, 见在华山中,
“春雪散”是指春雪融化的情景,“华山中”指的是华山这个地方。这句诗通过描绘过去在华山中因春雪融化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暗示着诗人与洛阳城之间有着某种深意的联系。

### 3. 何处有明月, 访君听远风,
“明月”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美好。诗人在这里提出“何处有明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访君”意味着他想去见某位友人,通过“听远风”来感受远方的消息或信息,传达了诗人在寻求心灵慰藉和理解的愿望。

### 4. 相将归未得, 各占石岩东,
“相将归”意味着诗人和友人一起回去,但“未得”表明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各占石岩东”则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尽管人已分散,但心却在同一片石岩东边,象征着友谊虽有别离,但情感却深藏不减,始终相连。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日常情境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意境和哲思。

《过洛阳城》古诗词赏析:

《过洛阳城》这首诗由唐代诗人于邺创作,通过对洛阳城的探访,作者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的抒发**:诗人以“俯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开头,表达了对洛阳城的深切情感。这里的“不能去”既是对洛阳城的留恋,也是对其中景物和情感的难以割舍。接下来的“如逢旧友同”,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洛阳城给他带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仿佛与之有深厚的情感联系,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

2. **背景的描绘**:“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通过回忆的描述,诗人追溯了自己曾经因某次春雪而与洛阳城的偶然相遇,将洛阳城置于华山的背景之下,赋予了场景更为深远的意境,同时暗示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美好回忆的珍惜。

3. **对自然与月色的向往**:“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月色的向往,以及对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的期待。这里的“明月”象征着纯净和和谐,“远风”则代表着自由和深远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展现了对宁静生活和深厚友情的渴望。

4. **末尾的感慨**:“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未能一同返回的遗憾,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在洛阳城中各自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这种分离与孤独感,使得整首诗在愉悦的情感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综上所述,于邺的《过洛阳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和深厚友情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洛阳城的探访记录,更是一次内心深处情感与思考的流露。

于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