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è zhōng yuè ( yī zuò wàng yuè )
客中月(一作望月)
gǔ lái lì yǔ míng jù zài luò yáng chéng |
古来利与名 俱在洛阳城 |
jiǔ mò gǔ chū qǐ wàn chē lún yǐ xíng |
九陌鼓初起 万车轮已行 |
zhōu qín shí jǐ biàn yī luò shuǐ yóu qīng |
周秦时几变 伊洛水犹清 |
èr yuè zhōng qiáo lù niǎo tí chūn cǎo shēng |
二月中桥路 鸟啼春草生 |
《客中月(一作望月)》古诗词释义:
于邺的《客中月》是一首借月色描写洛阳古城风貌与时间流转的感慨之作。全诗借古人对“利与名”的追求,反映了洛阳的繁华与变迁,以及春日的生机与静美。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这句表明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利益与名声,而这些追求的舞台多在洛阳城。九条大路(九陌)的鼓声刚刚响起,已经可见无数车辆在路上穿梭,繁忙的景象。
2. **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
从周朝到秦朝,历史经历了多次更迭,而伊洛(伊水和洛水)的水依然清澈。这里通过时间的对比,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3. **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阳春二月的洛阳桥路上,鸟儿啼叫,春草正绿。通过这样的画面,作者展现了洛阳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繁华与静美的深沉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洛阳这座古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客中月(一作望月)》古诗词赏析:
《客中月》或《望月》这首诗,出自于邺之手,表达了一种对古代洛阳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首句“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将历史与现实对比,暗示洛阳曾经是权力、名声交汇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繁华可能已经变迁。这种对比勾勒出历史的长河和时光的无情。
2. **繁忙的城市景象**:“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描绘了洛阳城清晨的繁忙景象。九陌指的是洛阳城内的九条主要道路,鼓声初起意味着开始了一天的繁忙,万车轮行则展现出城市生活的节奏和生命力。这种画面感强烈,让人仿佛能看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3. **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周、秦时代指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个朝代,伊洛水是洛阳附近的重要河流,这里的“几变”与“犹清”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历史的更迭,也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稳定与和谐,给人以安慰和启示。
4. **春日的生机与希望**:“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二月是春季的开始,桥路两旁绿草如茵,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啼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诗人在诗的最后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希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与自然景物的融合,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城市繁华与自然和谐的思考,以及对春日生机的赞美,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人文关怀,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