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ān dài mén 。 zài yín

三代门。再吟

作者:周昙 
chāng liè guān xī zhòu liè dōng     zhòu lián chóng hǔ qì fēi xióng
昌猎关西纣猎东   纣怜崇虎弃非熊
wēi bāng zì wèi duō lín fèng     kěn bǎ wáng gāng qǔ diào wēng
危邦自谓多麟凤   肯把王纲取钓翁

《三代门。再吟》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上几个不同的时期,特别是夏、商、周三代的末世。下面对诗句逐句解释:

1."昌猎关西纣猎东": 这句话提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统治者在狩猎时的位置。"昌"代指的是夏代,而"纣"则是商代末期的暴君,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的一个反面教材。"关西"与"猎东",分别暗示了夏代的疆域位于西,而商纣王在东边进行狩猎。这种对比暗示了权力的转移和局势的变化。

2."纣怜崇虎弃非熊": 这句话继续对比描述纣王与上古圣王的区别。"纣怜崇虎"是指纣王被虎所喜爱,可能意指他的统治被恶势力所支持;"弃非熊"则是指他放弃了获得帝王之位的预兆(即"非熊"的梦兆,这是后世传说中周文王得到的预示其将来成为王者的梦)。这反映了纣王对传统征兆的忽视,以及他与众不同的选择和行为。

3."危邦自谓多麟凤":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国家处在危机之中,但统治者却自以为国家充满了吉祥的象征——麟和凤,即被视为太平盛世的象征。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暗示了统治者的不自知和对国家实际情况的无知。

4."肯把王纲取钓翁": 这句话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在国家面临危机时,统治者会愿意采纳一位钓鱼老人(可能象征着智慧、经验和隐士)的建议,来解决国事吗?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当权者不能听取忠言、不重视贤能的批评,同时也隐含了对贤能之士的呼唤。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批判了统治者在权力面前的短视和对传统道德、先知预兆的忽视,强调了贤能之士在国家危难时刻的重要性。

《三代门。再吟》古诗词赏析:

周昙的《三代门。再吟》这首诗,是古代文人通过历史故事进行深刻反思和寓意表达的作品。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商纣王和周王的对比,揭示了历史兴衰的深刻道理。

诗的第一句“昌猎关西纣猎东”中的“昌”代表了商朝的兴盛,而“关西”和“纣猎东”则突出了纣王的荒淫无度。接下来的“纣怜崇虎弃非熊”,描述了纣王被一只老虎的陪伴所吸引,而忽视了“非熊”(后来的周文王)的贤能,这是一个典型的权力失去理智的象征。

“危邦自谓多麟凤”中的“危邦”指的是即将灭亡的商朝,纣王认为在危难之中仍有许多祥瑞的象征,比如麟凤,但这并不能挽救即将倾覆的王朝。而“肯把王纲取钓翁”则是说纣王宁愿任由一个钓鱼的老翁管理国家(暗指周文王),也不愿听取贤臣的意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这首诗通过历史的教训,提醒人们权力的腐蚀性,以及贤明的君主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同样能引起对于领导力、民主决策、以及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周昙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