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qiū zhàn guó mén 。 wèi líng gōng
春秋战国门。卫灵公
jué bìng dāng yí zǎo wèn shī bìng shēn nán liáo hèn nán zhuī |
觉病当宜早问师 病深难疗恨难追 |
jìn hóu tú yǒu qín yī huǎn jí zài gāo huāng jiù yǐ chí |
晋侯徒有秦医缓 疾在膏肓救已迟 |
《春秋战国门。卫灵公》古诗词释义:
《春秋战国门·卫灵公》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昙所作,以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奥的哲理。下面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1."觉病当宜早问师":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感觉到身体不适或有任何健康问题时,应该及早向医生或专业人士寻求建议和治疗。这里强调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2."病深难疗恨难追":这句诗表达了疾病一旦发展到较严重阶段,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而后悔未能及早治疗的情绪也难以挽回。这里强调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忽视健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3."晋侯徒有秦医缓":这句诗提到的是晋国的君主晋侯,他当时请来了秦国有名的医生缓(即扁鹊)为其治病。这表明在古代,就有高明的医生和治疗技术,但同时也暗示了即便请来了高明医生,疾病如果已经发展到晚期,也难以有效治愈。这里的“徒有”意味着“只是有,但没有起作用”。
4."疾在膏肓救已迟":膏肓是中医上指的人体内部深处,无法通过手术治疗的部位。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疾病已经深入到膏肓,即内部深处,那么治疗已经来得太晚,无法挽回。这再次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疾病晚期治疗的局限性。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病防重于治”的重要思想,提醒人们关注健康,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
《春秋战国门。卫灵公》古诗词赏析: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卫灵公》这首诗,通过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借以传达深刻的哲学和道德思考。主要意象是卫灵公的健康问题以及他请来的晋侯医生秦医缓对其病情的治疗。通过这个故事,周昙想要传达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及时求助的重要性**:"觉病当宜早问师"。这句诗强调了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当及时寻求帮助和指导,而不是拖延,以免问题恶化,难以补救。就像卫灵公如果早一点向秦医缓求助,或许可以避免病情的严重化。
2. **悔恨的无用性**:"病深难疗恨难追"。这句诗表达了一个道理,即对于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的结果,后悔与遗憾是无用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卫灵公因为未能及早求助,导致病情恶化,即便后来请来了著名的医生秦医缓,也无法挽回。
3. **求助与救赎的局限性**:"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这句诗指出,尽管有高明的医生如秦医缓这样的存在,但疾病如果已经到了膏肓(比喻病情极其严重,难以救治)阶段,即使求助于最好的医生,也难以达到救治的效果。这象征着在某些情况下,即便外力再强大,也无法改变根本的困境。
4. **道德与责任**:通过这个故事,周昙可能也想要探讨在面对他人的困境时,是否负有道德和责任去伸出援手,以及当自己处于困境时,是否勇于寻求帮助,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卫灵公请医治病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时间、责任、后悔以及求助与救赎等主题,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