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n qiū zhàn guó mén 。 yán shū zi

春秋战国门。颜叔子

作者:周昙 
jiǔ mù jīn róng wù xiàng chéng     cí hūn qù luàn zuò xiū míng
九牧金熔物像成   辞昏去乱祚休明
xīng wáng zài dé bù zài dǐng     chǔ zi hé láo wèn zhòng qīng
兴亡在德不在鼎   楚子何劳问重轻

《春秋战国门。颜叔子》古诗词释义:

周昙的这首诗《春秋战国门。颜叔子》通过对比古代国家兴亡的不同因素,来表达对德治的重要性的思考。我们可以逐段解释:

### 首句:“九牧金熔物像成”

这句话借用古代“九牧”(古代传说中负责制造九种铜器的工匠)的传说,来比喻国家的兴盛需要精心的设计与铸造。这里的“物像”象征国家的治理与构建,强调了国家治理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堆砌,而是需要有整体规划与精细打磨。

### 第二句:“辞昏去乱祚休明”

“辞昏去乱”指远离昏庸,除去混乱,强调了领导者的明智与决策的重要性。在古文中,“去乱”常与“辞昏”并用,代表了治理国家时必须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清除混乱的政局和昏庸的领导者。 “祚休明”则形容国家的繁荣与和谐,暗示了只有当国家治理得好,政治清明时,才能带来繁荣与和谐的局面。

### 第三句:“兴亡在德不在鼎”

这一句直指德治的重要性,将国家的兴衰归因于“德”(道德、德行)而非“鼎”(古代用于祭祀或作为权力象征的铜器,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物质财富或权力)。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品质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国家的兴盛并不取决于物质的财富或权力的象征,而在于领导者的德行和治理方式。

### 最后一句:“楚子何劳问重轻”

“楚子”指的是楚国的国君,这里借楚子之口提出了一个问题,表示在国家治理中,应当关注的是国力与治理的实效性,而非单纯地追求物质的“重”与“轻”。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国家治理应当聚焦于实际效果,而非形式上的仪式或物质的堆砌。因此,作为国君,不必过于关注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应当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治理,提升国家的实际能力与繁荣。

总之,这首诗通过古代典故和寓言式叙述,强调了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兴衰的根本在于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治理策略,而非物质财富或权力的象征。

《春秋战国门。颜叔子》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周昙对历史和政治的一些深刻见解,主要围绕“德”与“鼎”的关系进行讨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开篇描述九牧金熔像**:“九牧金熔物像成”,这句话借用古代铸造青铜器的工艺,象征着政治权力的形成。九牧金熔,指的是古代九州的首长共同熔铸铜鼎,象征着中央权威与地方团结。物像成,暗示了这些形象代表着国家的秩序与统一。

2. **强调辞昏去乱与休明**:“辞昏去乱祚休明”,“辞昏”指的是辞别昏庸,即指在政治混乱之时,人们选择辞去职务,以期国家能走向清明。辞昏去乱,意味着通过道德力量的引导,去除混乱,迎来政治清明的时代。祚休明,意味着国家的福祉和光明的未来。

3. **讨论兴亡与德的关系**:“兴亡在德不在鼎”,这句话强调了政治兴衰的关键在于道德与治理,而不仅仅依赖于国家的物质象征,如青铜鼎等。鼎虽为古代重要器具,象征着权力和国家稳定,但其实际意义在于其承载的文化与道德内涵。这句话提醒人们,真正的国家强大和繁荣在于其政治领袖的德行与智慧,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或象征物。

4. **楚子问鼎与无知的行动**:“楚子何劳问重轻”,这里引用了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的故事。楚庄王曾以轻蔑的语气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重量,暗示他对周王室权威的挑战。然而,诗中提出的问题是,楚子(即楚庄王)为什么劳心费力去问九鼎的重量,这实际上是在讽刺楚庄王只看到了九鼎的外在重量,而忽视了其象征的国家权威和政治道德的重要性。诗中的意思是,楚庄王的行动是不明智的,因为他没有认识到真正影响国家兴衰的是道德和智慧,而非器物的重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隐喻,深刻探讨了政治道德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强调了内在德行的重要性,以及对权力和物质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周昙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