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cháo mén 。 sān fèi dì
六朝门。三废帝
tài wǔ nán zhēng shì juǎn péng xú yáng yǎn cài shā jiē kōng |
太武南征似卷蓬 徐阳兖蔡杀皆空 |
cóng lái diào fá níng rú cǐ qiān lǐ wú yān xuè cǎo hóng |
从来吊伐宁如此 千里无烟血草红 |
《六朝门。三废帝》古诗词释义:
《六朝门·三废帝》是唐代诗人周昙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北方的统治者太武帝南征的故事及其对南朝的征服,诗中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残酷、无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太武南征似卷蓬
“太武”指的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焘,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多次南征。此句以“卷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来比喻太武帝的南征,强调其行军速度之快和战场上的迅速推进,暗示这场战争如同狂风卷过草原,迅速而猛烈。
### 徐阳兖蔡杀皆空
“徐阳兖蔡”分别是指徐(今江苏南部)、阳(可能指的是阳夏、阳翟等地方)、兖(今山东、河南、安徽等省部分)、蔡(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这句诗描述了太武帝南征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屠杀,用“杀皆空”来形容战场的惨烈和死亡的广泛,突出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死亡。
### 从来吊伐宁如此
“吊伐”指的是慰问被征服者和对战败者的惩罚。这句话表达了对太武帝如此大规模杀戮行为的震惊和质疑,即即使是征服和惩罚,也不应如此残酷和无情。
### 千里无烟血草红
“千里无烟”意味着战争过后,广袤的土地上看不到任何炊烟,象征着大规模的死亡和破坏。而“血草红”则是战争残局的惨状,指鲜血染红了战场上的草,展现出战争的血腥和恐怖。这句话通过对战争后景象的描绘,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类生命的无情摧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太武帝南征的战争场面,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生命和家园的无情破坏,体现了作者对于战争及其后果的深沉思考。
《六朝门。三废帝》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六朝门。三废帝》由唐代诗人周昙所作,是一首咏史诗,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感慨与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标题分析**:“六朝门。三废帝”暗示了诗的主题,即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由五个朝代与南朝齐、梁、陈组成的时期,共四个)中的三位被废黜的皇帝。这种标题暗示了历史的转折和命运的无常。
**首句“太武南征似卷蓬”**:“太武”可能指北魏的太武帝,此处以“卷蓬”来比喻太武帝的南征行动,形象地展现了这场战争的迅速与猛烈,如同被风吹起的蓬草,无法阻挡。
**次句“徐阳兖蔡杀皆空”**:“徐阳兖蔡”指代地域或地名,这里的“杀皆空”意为杀戮毫无意义,暗示了战争对无辜民众的残酷和破坏,无论战争的双方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对生命和文明的毁灭。
**三句“从来吊伐宁如此”**:“吊伐”指哀悼和讨伐,这里询问历史上是否曾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杀戮与破坏,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对历史事件的评判提出疑问。
**尾句“千里无烟血草红”**:“千里无烟”形容战争后一片荒凉,没有烟火气,象征着战争的终结;“血草红”则是对战争惨烈场面的直接描绘,暗含了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对战争罪行的谴责。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历史悲剧的深思,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类生命价值的丧失。诗人借古喻今,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也引发了对和平与文明的深深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