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cháo mén 。 jiǎn wén dì
六朝门。简文帝
xīng wáng hé gù jù huán huí tāng zhòu shēn wèi shì kě āi |
兴亡何故遽环回 汤纣身为事可哀 |
mò shì zì zhǎng xián shèng jǐ bì xián yóu zhí pǐ fū cái |
莫是自长嫌胜己 蔽贤犹执匹夫才 |
《六朝门。简文帝》古诗词释义:
周昙的《六朝门·简文帝》这首诗,以简文帝为对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上兴衰更替现象的思考,同时也批判了某些统治者对人才的不当对待。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兴亡何故遽环回,汤纣身为事可哀。**
这两句诗以反问的语气开始,表达了对历史兴亡更替现象的思考,其中“兴亡何故遽环回”询问了为何历史的兴盛与衰亡会如此迅速地轮回。然后,通过“汤纣身为事可哀”这一例子来说明,即使如商汤、夏桀这样的开国君主,也未能避免自身因行事不当而招致悲哀的结局。这里通过汤(商汤)和纣(商纣王)的历史对比,强调了“人善我善,人恶我恶”的道理,意味着君主的行为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之深。
**莫是自长嫌胜己,蔽贤犹执匹夫才。**
这两句诗深入分析了历史人物的内在原因。首先,“莫是自长嫌胜己”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历史上许多君主的失败是否源于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看不起或嫉妒那些比自己才能出众的臣子。这种心态可能导致他们忽视或打压贤才,从而影响国家的治理。
“蔽贤犹执匹夫才”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后果。在“蔽贤”即排斥、埋没贤才的情况下,君主仍坚持任用无能的“匹夫才”,即平庸之辈。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也预示了国家衰败的命运。诗中通过这两句话,批判了那些不了解或忽视自身局限,只重用平庸之才,而不善用贤能的统治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文帝的例子,展现了历史兴衰更替的深刻道理,并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兴盛与衰亡,以及对人才的不当使用,传达了对于权力与智慧、贤能与平庸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六朝门。简文帝》古诗词赏析:
周昙的这首诗《六朝门。简文帝》是对中国历史上六朝时期一个特定帝王——简文帝的深思与评价。这首诗通过简文帝的例子,反思了权力的腐蚀性和自我贬低、固执己见的后果。下面是对诗中每一句的赏析:
1."兴亡何故遽环回,汤纣身为事可哀":这一句是对简文帝兴亡更迭的感叹,同时也将他与古代的两位著名君王——商汤和周纣王相提并论,暗示简文帝的统治与这两位历史上的暴君有着相似之处。简文帝的统治迅速终结,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人感慨,同时也让人哀叹历史的无情。
2."莫是自长嫌胜己":这一句提出了一个假设,即简文帝可能因为自己内心的嫉妒和不安,而对那些比他更优秀的人持有一种负面情绪。这种心态可能导致他不公正地对待那些才华横溢的臣子,为他日后的统治埋下隐患。
3."蔽贤犹执匹夫才":这句话直指简文帝的一个重大错误——不识人才,坚持使用平庸之才。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君王识人用才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简文帝的这一举动,不仅错失了利用更优秀人才的机会,还可能因为他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对国家的治理造成了损害。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对简文帝的个人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对权力与人性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历史的镜像,诗人在警示后人,权力不应使人丧失理性与公正,而应成为促进国家繁荣与人民福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