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ī zhōu zōng shū hòu
批周宗书后
jǐ nián bú dào dōng yán xià jiù zhù sēng wáng wū yì wú |
几年不到东岩下 旧住僧亡屋亦无 |
hán rì xiāo tiáo hé wù zài xiǔ sōng jīng shāo shí chí kū |
寒日萧条何物在 朽松经烧石池枯 |
《批周宗书后》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是《批周宗书后》,而作者是李建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我们逐句解释:
1."几年不到东岩下":经历了几年的时间,我没有再来到东岩之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久未重游东岩的感慨。
2."旧住僧亡屋亦无":往日的僧侣已逝去,他的住所也已经不存在。这里借指东岩下僧人居住的地方,因僧人的逝去而荒废,也暗示了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悲凉。
3."寒日萧条何物在":寒冷的太阳下,一片萧条,这里什么还存在?这句诗通过描写寒冷、萧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东岩现状的失望和感叹。
4."朽松经烧石池枯":枯萎的松树被火烧过,石头池塘也干枯了。这句诗描绘了东岩自然环境的衰败,松树的枯萎和石池的干涸,进一步强化了景象的荒凉和时间流逝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描写东岩的现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遗憾。李建勋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哀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与对当前情景的深深感伤。
《批周宗书后》古诗词赏析:
李建勋的《批周宗书后》这首诗,是通过对东岩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时间和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整体赏析。
### 诗句解析
1. **几年不到东岩下, 旧住僧亡屋亦无:**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多年未曾造访东岩下的景象。诗人提到的“东岩下”可能是他曾经熟识或喜爱的地方,但岁月流转,他与这个地方的联系似乎中断了。通过“旧住僧亡屋亦无”的描述,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物是人非的寂寥感。这里不仅指代实际的房屋消失了,也可能暗含着某种精神或文化的消失,预示着某种历史或传统的失落。
2. **寒日萧条何物在, 朽松经烧石池枯:**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东岩下的当前景象。寒日之下的景象显得格外萧条,没有什么生命迹象。朽松指的是枯萎的松树,经过火烧后,石池也因无人照料而枯萎。这一幅景象,充满了自然的衰败之感,同时也隐喻了人世间的无常和变迁。在这里,松树的朽枯和石池的枯萎,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凋零,也是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思。
### 整体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旧住僧亡屋亦无”和“朽松经烧石池枯”这两句,作者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时间和自然的无常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似乎在通过东岩下的现状,反思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带来的深沉的失落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探讨。
总之,李建勋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引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