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ù dé dǎo yī

赋得捣衣

作者:徐铉 
héng mén jì jì féng yíng shǎo     bú jiàn xiān láng xiàng wǔ xún
衡门寂寂逢迎少   不见仙郎向五旬
mò wèn lóng shān qián rì shì     jú huā kāi què wèi xián rén
莫问龙山前日事   菊花开却为闲人

《赋得捣衣》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赋得捣衣》由唐代诗人徐铉创作。让我们分段解读:

### 第一句:衡门寂寂逢迎少
“衡门”指的是简陋的住宅,通常由竹木或茅草搭建,象征着居住者的朴素生活。这一句说“衡门寂寂逢迎少”,表示诗人所在的住所非常安静,很少有人来访。这可能是由于生活简朴,或者主人的个性使然,导致不常接待宾客。

### 第二句:不见仙郎向五旬
“仙郎”是中国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这里指的可能是诗人或他理想中的知己。句子“不见仙郎向五旬”意为许久没有见到那位美男子(或理想中的朋友)五旬(五十岁)左右的光临。这可能是表达对某位友人的思念或遗憾,没有能够在五十年的岁月中与其相聚。

### 第三句:莫问龙山前日事
“龙山”是一个具有文化意象的地名,常与文人雅士聚会、赏景或饮酒吟诗相关联。这句“莫问龙山前日事”意为不要去追忆或讨论龙山前日聚会的往事,可能是诗人不想回顾过去,或者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有些遗憾,不希望再次提及。

### 第四句:菊花开却为闲人
这句“菊花开却为闲人”中的“闲人”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诗句的表面意思是说菊花开放了,但是却为“闲人”所欣赏,可能暗指诗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清闲的,却因之少了一份与知己共赏美景的热闹。这句也透露出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某种感慨,既可能有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也可能有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自嘲或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诗人对往昔友情和相聚时光的怀念,同时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某种感慨。诗中通过对简朴住所、美男子、龙山聚会和菊花开放等场景的描述,构建了一个富有情感的诗意世界。

《赋得捣衣》古诗词赏析:

《赋得捣衣》是南唐文学家徐铉所作的一首诗。该诗是典型的闺怨诗,以捣衣的劳动场景为引子,反映了古代女性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1. **开头描绘的环境**:“衡门寂寂逢迎少,不见仙郎向五旬”,诗的开头以衡门(简陋的门户)为背景,通过“寂寂”和“逢迎少”描绘出一个冷清、孤独的环境。这里的“仙郎”泛指远方的丈夫,而“向五旬”既可能暗指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暗示丈夫年岁已长,反映了女性对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的感伤。

2. **表达的思念与期待**:“莫问龙山前日事,菊花开却为闲人”,这里的“龙山”可能象征着相聚的地方,而“前日事”指的可能是过往共同度过的时光。诗人通过这种对话式的表达,婉转地告诉对方,即使过去的日子曾美好,如今却只有菊花开放,象征着自然的轮回,却无人共享。这里的“闲人”既是对丈夫的间接称呼,也是自我的一种自嘲,表达了一种被时光遗忘、被等待所累的情感。

3. **深层的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捣衣的日常劳动场景,将女性细腻而深刻的情感融入其中,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与情感生活中的无奈与期待。捣衣的动作既是一种家庭日常的体现,也是思念丈夫、期待团聚的情感寄托。

4. **语言风格**:徐铉的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展现出古代女性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与孤独。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对比、暗示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深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赋得捣衣》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细腻与复杂,以及她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孤独与挑战。

徐铉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