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kè zhì chéng xī , wàng tú shān , yīn jì zhè xī fǔ zhōng
送客至城西,望图山,因寄浙西府中
cháng nián hán shí zài jīng huá jīn suì qīng míng zài hǎi yá |
常年寒食在京华 今岁清明在海涯 |
yuǎn xiàng tà gē shēn yè yuè gé qiáng chuī guǎn shù zhī huā |
远巷蹋歌深夜月 隔墙吹管数枝花 |
yuān luán dé lù yīn chén kuò hóng yàn fēn fēi dào lǐ shē |
鸳鸾得路音尘阔 鸿雁分飞道里赊 |
bú shì duō qíng chéng èr shí duàn wú rén jiě fǎng pín jiā |
不是多情成二十 断无人解访贫家 |
《送客至城西,望图山,因寄浙西府中》古诗词释义:
### 诗词解释:
徐铉的《送客至城西,望图山,因寄浙西府中》是一首送别友人,寓情于景的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远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下面我们分段解释:
#### 首联(常年寒食在京华, 今岁清明在海涯)
- **常年寒食在京华**:每年的寒食节,都在繁华喧嚣的京城度过。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后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 **今岁清明在海涯**:今年的清明节,却是在遥远的海边度过。这里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从繁华都市到偏远海涯的转变,也暗示了与友人分别的现实。
#### 颔联(远巷蹋歌深夜月, 隔墙吹管数枝花)
- **远巷蹋歌深夜月**:在远方的小巷里,朋友们踏着节拍歌唱,直到深夜的月光洒满地面。这句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又稍显孤独的夜晚场景,展现了别离前的欢乐与不舍。
- **隔墙吹管数枝花**:在隔壁传来阵阵管乐声,仿佛又添加了几朵花儿在空气中飘荡。这不仅是听觉上的音乐和视觉上的花,也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 颈联(鸳鸾得路音尘阔, 鸿雁分飞道里赊)
- **鸳鸾得路音尘阔**:鸳鸯和鸾鸟在寻求飞翔的道路时,音信渐远,视野开阔。这里以鸳鸯和鸾鸟的形象,比喻作者和友人,表达了他们分别后的距离之远和消息交流的困难。
- **鸿雁分飞道里赊**:大雁分飞,道路越来越远。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分别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彼此间联系的艰难。
#### 尾联(不是多情成二十, 断无人解访贫家)
- **不是多情成二十**:即使有很多感情,也不能以二十岁的年华维持。这里表达了感情深沉,却因现实原因(如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迁等)而难以持久。
- **断无人解访贫家**:如今,再也没有人理解,愿意来探访这简陋的家了。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或社会理解逐渐流失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前后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忧思。
《送客至城西,望图山,因寄浙西府中》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这首《送客至城西,望图山,因寄浙西府中》蕴含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内容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经历与心情,后半部分则通过寄语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前半部分**:“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远巷蹋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 **“常年寒食在京华”** 描述了诗人往常在京城度过寒食节的情景,寒食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通常与清明节有关,意味着辞旧迎新,寄托哀思。
- **“今岁清明在海涯”** 转折点,暗示诗人现在远离家乡,身处远离京城的海滨,清明节的到来提醒着他的异乡孤独。
- **“远巷蹋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描述了诗人独自在夜晚的场景,远处的小巷里传来歌谣,月光下的画面显得宁静而寂寥,隔墙传来吹奏乐器的声音,与花枝相映,更添几分凄美。
**后半部分**:“鸳鸾得路音尘阔,鸿雁分飞道里赊,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 **“鸳鸾得路音尘阔”** 用鸳鸯双飞和鸿雁分飞的景象,比喻朋友之间的距离和联系的疏远,表达了诗人在远方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意思是如果没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他可能不会年过二十岁仍然关心着远方的朋友,更没有人在意他孤身一人的处境,显示出友情的宝贵与孤独的哀伤。
### 总体分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从京城到海涯的地理变化,以及情感的变迁。从对往昔的回忆到对现实的感慨,再到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