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óu guō xiān bèi

酬郭先辈

作者:徐铉 
qī qī féng rén wèn suǒ zhī     dōng liú xiāng sòng xiàng jīng jī
戚戚逢人问所之   东流相送向京畿
zì gān zhú kè rèn lán pèi     bù liào píng mín zhe zhàn yī
自甘逐客纫兰佩   不料平民着战衣
shù dài huāng cūn chūn lěng luò     jiāng chéng jì sè wù fēi wēi
树带荒村春冷落   江澄霁色雾霏微
shí wēi dào sàng wú cái shù     kōng shǒu pái huái bù rěn guī
时危道丧无才术   空手徘徊不忍归

《酬郭先辈》古诗词释义:

《酬郭先辈》是南唐文学家徐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感深沉,富含哲理,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际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动荡、人才匮乏、战乱纷扰的感慨与无奈。

1. **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这两句诗描述了作者在遭遇困境时,每当遇到人就询问自己前往何处,表现出一种迷茫和不安。东流之水象征着前往京城的道路,而“向京畿”则意味着他正沿着这一路径向京城进发,可能为了官职、仕途或是逃避战乱。

2.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着战衣。**
“自甘逐客纫兰佩”表达了作者虽然甘愿成为被驱逐之人,但却心甘情愿地保留着高尚品德(兰佩,这里借指道德、品格)。这揭示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即使身处逆境也矢志不渝。
“不料平民着战衣”则感叹于普通人(平民)在战乱中也得穿上战衣,参与到战争中。这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动荡、民众生活遭受巨大冲击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3.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途经荒凉的村落时,春天虽已到来,但景象却一片冷清、荒凉,江面清澈,天空雾气弥漫。这种景象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社会的衰败和战乱带来的破败景象。冷落的春天、澄清的江面、弥漫的雾气,都是诗人内心愁苦、时局动荡的外在象征。

4.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时危道丧”表达了对时局动荡、道德沦丧的忧虑,作者感到自己无计可施,无法改变现状。
“空手徘徊不忍归”则表达了作者虽然想要离开,但因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无法轻易放弃,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个人心境,以及对时代变迁、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

《酬郭先辈》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酬郭先辈》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与心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心的忧虑、失落和对时局的深切关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的离别之情**:“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诗人与朋友在离别之际,显得极为悲伤。面对周围的人询问离别目的,他们只能相送友人东去京城。这一句通过“戚戚”一词,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愁苦心情。

2. **自甘与无奈**:“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着战衣。”在友人即将踏上旅程之际,诗人自比为“逐客”,表明自己愿意为国家付出,但“不料平民着战衣”则表达了对于普通民众被迫卷入战乱的无奈和痛心。这一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3. **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融合**:“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通过描绘春天荒凉的村落与清澈江面的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冷落”与“霏微”的,这种对比加剧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4. **对时局的忧虑与反思**:“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空手徘徊,不忍心离开。这一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时局的自责与无奈。

综上所述,徐铉的《酬郭先辈》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更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个人无能为力的感慨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徐铉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