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 hé
自和
gōng jú zhǎng qīng dàn chí tíng wǎn jǐng zhōng |
公局长清淡 池亭晚景中 |
zhè gān xián yǐ bì lián duǒ jìng yān hóng |
蔗竿闲倚碧 莲朵静淹红 |
bàn yǐn wān wān yuè wēi shēng sè sè fēng |
半引弯弯月 微生飋飋风 |
wú sī fù wú lǜ cǐ wèi jǐ rén tóng |
无思复无虑 此味几人同 |
《自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周创作,详细描绘了诗人面对宁静池亭晚景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公局长清淡,池亭晚景中,蔗竿闲倚碧,莲朵静淹红**:
- **公局长清淡**:此句可能是诗人自比,用“公长”指代自己,意为他的生活态度和行事风格都较为清静、淡泊。此处“清淡”可以理解为生活态度的简朴、淡泊。
- **池亭晚景中**:说明诗人此时身处池边的亭子之中,享受着傍晚的风景,景色安详宁静。
- **蔗竿闲倚碧,莲朵静淹红**:诗人在碧绿的竹竿旁悠闲地倚坐着,静静观赏着红莲在水中轻轻沉浮。此处“碧”形容竹竿的绿色,“红”形容莲朵的颜色,通过对比颜色的鲜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2. **半引弯弯月,微生飋飋风,无思复无虑,此味几人同**:
- **半引弯弯月**:描绘了一幅弯月升起的景象,这里的“引”字可能暗含月光的引领之意,给人以宁静、温柔的感觉。
- **微生飋飋风**:描述的是微风轻拂的情景,“飋飋”形容风势轻缓,给人以清爽、舒适的感觉。
- **无思复无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没有烦恼,没有杂念,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与解脱。
- **此味几人同**:意思是这样的宁静、清逸、自由的生活情趣,能有几人能真正体会和分享。此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能与自己共享此种心境的人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和谐、自由生活的渴望。
《自和》古诗词赏析:
《自和》这首诗以恬静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池亭晚景,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向往与追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1. 画面描述
诗中以“公局长清淡,池亭晚景中”开篇,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即在一个清幽的池亭中,傍晚时分,远离尘嚣,展现出一种远离世俗的清逸气息。接下来,诗人通过“蔗竿闲倚碧,莲朵静淹红”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又不失宁静的画面。蔗竿与碧水相映,红莲静谧,色彩对比鲜明,生机勃勃中蕴含着宁静之美,营造出一种既生动又和谐的氛围。
### 2. 意境与情感
通过“半引弯弯月,微生飋飋风”两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静谧与柔和。月弯弯,风微生,夜的宁静与微风的轻抚,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外界自然景观的欣赏,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样的描绘,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3. 哲理与思考
“无思复无虑,此味几人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状态的追求。在诗人看来,无思无虑的生活状态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但能够在这样状态下生活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不仅反映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暗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压力与困扰,引发读者对自我内心状态的反思。
### 结论
《自和》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内心宁静的池亭晚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中流露出的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压力与困扰的反思,也引发读者对于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