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qú táng jì shí tóng nián
下瞿塘寄时同年
miào qián xī shuǐ liú chán chán miào zhōng xiū zhú shēng shān shān |
庙前溪水流潺潺 庙中修竹声珊珊 |
xiāng wáng yī mèng yǎo nán wèn wǎn qíng tiān qì guī yún xián |
襄王一梦杳难问 晚晴天气归云闲 |
《下瞿塘寄时同年》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下瞿塘寄时同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以下逐段解释诗的意义:
1. 庙前溪水流潺潺,庙中修竹声珊珊,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庙宇前溪水潺潺流动的景象,以及庙内竹林中竹叶摇曳所发出的轻微沙沙声。潺潺的溪水和竹林的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为后文的思绪和感慨铺垫了背景。
2. 襄王一梦杳难问,
这里引用了楚襄王梦见神女的典故,即“巫山神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襄王(或象征某种追求美好、不可得的梦)的怀念和对已逝时光的追思,但现实中的他已无法探寻到那些模糊不清的梦境,暗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跨越的鸿沟。
3. 晚晴天气归云闲,
此句描写了黄昏时分晴朗的天空和归隐的云彩。晴朗的天气与闲散的云彩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超脱的意境。在这里,诗人可能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境,或是对时光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在自然宁静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思考。
《下瞿塘寄时同年》古诗词赏析:
王周的《下瞿塘寄时同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超脱于俗世的哲思,同时寄寓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期盼。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1. 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象征意义
首句“庙前溪水流潺潺”用溪水的潺潺声起笔,溪流的“潺潺”不仅描绘了庙前的宁静与自然之音,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思绪,为整首诗定下了静谧的基调。第二句“庙中修竹声珊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修竹的“珊珊”之声,既有竹叶摩挲的自然之音,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高洁,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高雅的象征意义。
### 2. 襄王与梦境的象征
“襄王一梦杳难问”引用了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这一典故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但又难以触碰到真实或永恒的美好。这个典故在这里,既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或某种美好情感的寄托,也是对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的感慨。
### 3. 晚晴天气与归云的意象
“晚晴天气归云闲”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宁静图景,晚晴的天空,闲散的云朵,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里的“归云”可能寓指诗人内心的归宿或对某种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有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希望如云般自由、闲适。
### 4. 情感与寄托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对友情的深切情感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晚晴天气归云闲”既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
总之,《下瞿塘寄时同年》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