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mù fú róng

木芙蓉

作者:刘兼 
jìn chuāng wò qì liǎng sān cóng     zuǒ jìng tiān yōu bié yǒu gōng
近窗卧砌两三丛   佐静添幽别有功
yǐng lòu suì jīn chū tòu yuè     shēng qiāo hán yù zhà yáo fēng
影镂碎金初透月   声敲寒玉乍摇风
wú píng fèi sǒu yān bō bì     mò xìn xiāng fēi lèi diǎn hóng
无凭费叟烟波碧   莫信湘妃泪点红
zì shì zi yóu piān ài ěr     xū xīn gāo jié xuě shuāng zhōng
自是子猷偏爱尔   虚心高节雪霜中

《木芙蓉》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木芙蓉》是唐代诗人刘兼所作,诗中描述了木芙蓉的美态以及它所象征的品格。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近窗卧砌两三丛, 佐静添幽别有功**:靠近窗户的窗台上,有两三丛木芙蓉,它们的存在增添了静谧的环境,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和宁静。

2. **影镂碎金初透月, 声敲寒玉乍摇风**:在月光的照耀下,木芙蓉的影子像碎金一样细腻,透过月光更加显得美丽。当风吹过,木芙蓉轻摇,发出如同寒玉被敲击般的清脆声音。

3. **无凭费叟烟波碧, 莫信湘妃泪点红**:这里的“无凭”与“费叟”、“湘妃”都是用典。这句话的意思是,像费叟那样以烟波碧色的湖面象征情感深厚,对木芙蓉的美丽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样地,也不要轻易相信湘妃泪点般的红色花朵,仅仅作为情感的象征。这里指木芙蓉不仅仅是花朵的颜色吸引人,还有更深层的美感与意义。

4. **自是子猷偏爱尔, 虚心高节雪霜中**:这是引用了东晋著名人物王徽之(字子猷)的典故,他以爱梅花而闻名。这句话意味着木芙蓉不仅外表美丽,更因其内在的“虚心”(谦逊)和“高节”(高尚的品格),能够吸引像子猷这样注重精神品格的人的喜爱,即使是在寒冷的雪霜中依然保持其美丽和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展现了它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蕴含着高尚的品格和精神,能够触动人心,吸引那些注重内在美的欣赏者。

《木芙蓉》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木芙蓉》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木芙蓉这种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近窗卧砌两三丛, 佐静添幽别有功。” 这两句从木芙蓉的布局和整体氛围入手,将木芙蓉置于窗边,与砌石相依,既显得宁静,又增添了幽雅的氛围。这一句通过“佐静添幽”,暗示了木芙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2. **光影与声色**:“影镂碎金初透月, 声敲寒玉乍摇风。” 这两句通过“镂”(雕刻)和“敲”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月光透过木芙蓉时的光影效果和微风吹拂下木芙蓉的轻摇之声,用“碎金”形容月光透过木芙蓉叶面的斑驳光影,用“寒玉”形容木芙蓉在风中的摇曳之声,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美好瞬间。

3. **象征与寓意**:“无凭费叟烟波碧, 莫信湘妃泪点红。” 这两句以“无凭费叟”和“湘妃泪点”为象征,寓意木芙蓉在诗人看来,如同烟波碧水和湘妃之泪般珍贵和美丽,却不能直接触摸或获取,引人深思。这里的“湘妃泪点红”也可能暗指木芙蓉的花朵,将花与情感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4. **最后转折**:“自是子猷偏爱尔, 虚心高节雪霜中。” 这两句以历史人物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猷)的喜爱为例,表达了对木芙蓉品质的赞颂,即它能够在严寒中保持高洁与坚韧,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追求。诗人的赞美,不仅仅停留在木芙蓉的外在美上,更指向了其内在的品质,即“虚心高节雪霜中”,寓意了对高雅品格和不畏艰难的敬仰。

总之,刘兼的《木芙蓉》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既展现了对木芙蓉这种植物美的赞叹,也传递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向往。诗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情感细腻的一面。

刘兼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