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jùn lóu shū shì
登郡楼书事
shèng cháo jiā jié yù cháng chūn guì pěng jīn lú zhù yòu fén |
圣朝佳节遇长春 跪捧金炉祝又焚 |
bǎo zàng fā lái tiān dì xiù bīng gē xiāo hòu dì huáng zūn |
宝藏发来天地秀 兵戈销后帝皇尊 |
tài píng jī zhǐ qiān nián yǒng hùn yī chē shū wàn gǔ cún |
太平基址千年永 混一车书万古存 |
gèng yǒu xīn xiāng mǎn fāng kǎn hé fēng chí rì zài lán sūn |
更有馨香满芳槛 和风迟日在兰荪 |
《登郡楼书事》古诗词释义:
这首《登郡楼书事》是唐代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诗,诗歌的主题是赞美盛世的景象和和平的氛围。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圣朝佳节遇长春, 跪捧金炉祝又焚**
这一句表达了在帝王统治下的盛世时期,正值佳节,人们在祭坛前敬献祈福。这里“圣朝”指皇帝统治的时期,“佳节”指的是节日,“长春”寓意着繁盛与永续的生命力,“跪捧金炉”描绘了人们虔诚地向神明或帝王献上祭品,“祝又焚”表示祭祀结束后,焚烧祭品以祈求神明或帝王的保佑和赐福。
2. **宝藏发来天地秀, 兵戈销后帝皇尊**
“宝藏发来天地秀”寓意在盛世之下,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繁荣的景象。接着,“兵戈销后帝皇尊”则进一步说明了在和平的环境中,帝王的威望和尊严得到了维护和彰显,战争的结束为国家带来了稳定和繁荣。
3. **太平基址千年永, 混一车书万古存**
“太平基址千年永”强调了盛世所带来的持久和平,这种和平状态被认为是国家繁荣和文明进步的基础,能够持续千年之久。而“混一车书万古存”则通过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表达了国家在统一的基础上,各种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得以延续千百年,象征着文明的传承和繁荣。
4. **更有馨香满芳槛, 和风迟日在兰荪**
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盛世下美好的生活景象。在“满芳槛”的环境里,充满了馨香的气味,象征着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惬意。同时,“和风迟日在兰荪”描绘了和煦的风、温暖的日光,以及生长在兰草和香草中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美好,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述盛世的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自然环境的美好,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帝王治下和平、繁荣时代的赞美。
《登郡楼书事》古诗词赏析:
《登郡楼书事》这首诗是刘兼所作,以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盛世的颂扬与赞美,同时融入了对国家治理、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圣朝佳节遇长春”**,开篇点明主题,表明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盛世,佳节与自然的“长春”相映成趣,预示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
2. **“跪捧金炉祝又焚”**,描绘出君臣在佳节之际,恭敬地在香炉前祈祷,祈求上天赐福,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虔诚祝愿。
3. **“宝藏发来天地秀”**,赞美国家的资源丰富,不仅指自然资源,更隐喻了国家的人才、文化等精神财富,强调其对国家的繁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4. **“兵戈销后帝皇尊”**,强调在国家安定之后,君主的权威与尊贵更为彰显,体现了和平时期国家治理与君主威望的提升。
5. **“太平基址千年永”**,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强调这种和平稳定的局面是国家根基,应当永远持续下去。
6. **“混一车书万古存”**,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统一与传承的重视,意指在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这种文化融合与统一的理念,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7. **“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以自然景观的描写,渲染出和平盛世下的宁静与和谐,象征着国家在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滋养下,展现出勃勃生机。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盛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向往与颂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与文化统一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