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yuán zhōu lóng xīng sì
题袁州龙兴寺
qiān yán wàn hè yǔ yún lián fàng chū diāo lóng rèn zì rán |
千岩万壑与云连 放出雕笼任自然 |
yè sǎ jīng fēng tí mù yǔ yuè níng cán xuě yǐn liú quán |
叶洒惊风啼暮雨 月凝残雪饮流泉 |
lín qí mò shì sān shēng rì bì shè xū yī rào shù nián |
临岐莫似三声日 避射须依绕树年 |
yīng jiě gǎn ēn xún tài shǒu pān luó shí fù dào lóu qián |
应解感恩寻太守 攀萝时复到楼前 |
《题袁州龙兴寺》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1. **千岩万壑与云连, 放出雕笼任自然,**
这一句描绘了龙兴寺所在环境的壮丽与自然之气的自由流动。千岩万壑仿佛与云层相连,隐喻着自然环境的雄伟与神秘,而“放出雕笼任自然”则是将这一自然环境比作释放囚笼的猛禽,象征着自由与归宿。
2. **叶洒惊风啼暮雨, 月凝残雪饮流泉,**
描述了自然界中的两种场景。叶洒惊风,形象地展现了风中树叶飘落的动态美,带有几分惊险与清新。啼暮雨则暗示了雨中的夜色,描绘了静谧与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凝残雪饮流泉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月亮仿佛凝固了残雪,而饮用流泉则描绘出月亮与清泉的和谐共存,寓意着纯洁与静谧。
3. **临岐莫似三声日, 避射须依绕树年,**
“临岐莫似三声日”意为在面临抉择或分别时,不要像太阳升起那样匆忙,而应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同时,也有避开误解、冲突之意。“避射须依绕树年”则比喻在处理人际关系或避免误会时,应像树木环绕生长一样,和谐地围绕着中心,象征着和谐与包容。
4. **应解感恩寻太守, 攀萝时复到楼前,**
这两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太守)的感恩之情。诗人认为,作为地方的领导人,应能理解民众的期待和需要,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民众。同时,“攀萝时复到楼前”则是对官员应常回访民众、关心民情的一种期许,体现了诗人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地方官员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赞赏,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题袁州龙兴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题袁州龙兴寺》是宋代诗人易思对于龙兴寺的景物和历史人文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意境,表达了对龙兴寺独特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首句“千岩万壑与云连”描绘了龙兴寺所处环境的壮丽,千山万壑与云彩相连,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超然物外的景象。接着,“放出雕笼任自然”可能寓含着一种摆脱束缚、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或许也象征着龙兴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自由发展的精神。
“叶洒惊风啼暮雨”描绘了雨后落叶在风中飘洒的景象,既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月凝残雪饮流泉”则是将月光比作凝固的雪,与流动的泉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静与动、永恒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共存。
“临岐莫似三声日,避射须依绕树年”这两句诗借用了传统的文学手法,以“临岐”(岔路口)为背景,暗喻人生选择和命运转折,警示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谨慎行事,不可盲目行动,同时强调了避难求生的重要性,可能暗含了避难于山林树丛的策略,寓意着在困难面前寻找出路和庇护的智慧。
“应解感恩寻太守,攀萝时复到楼前”表达了对龙兴寺所代表的历史人物(太守)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了那些能通过探索自然、历史,与先贤对话,不断前行的精神。这一句不仅赞美了龙兴寺的历史地位,也鼓励后来者在探索与传承中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诗中不仅描绘了龙兴寺的秀丽景色,更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相互影响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