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zhōng sòng dì fāng zhì
山中送弟方质
bǎi chǐ gǔ sōng sōng xià sì bǎo fān zhū gài huà shān shān |
百尺古松松下寺 宝幡朱盖画珊珊 |
xián tíng gān lù jǐ huí luò qīng shí lǜ tái yóu wèi gàn |
闲庭甘露几回落 青石绿苔犹未干 |
《山中送弟方质》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山中送弟方质》,是易思所作。根据诗的内容,我们可以逐句解析如下:
1. **百尺古松松下寺, 宝幡朱盖画珊珊**
这句诗描述了山中的景象,提到一棵高耸的古松,其树冠茂密,松树下有一座寺庙。宝幡(装饰华丽的幡旗)和朱盖(红色的盖顶)在寺庙的装饰中显得尤为突出,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古老,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宗教的神圣与繁荣。
2. **闲庭甘露几回落, 青石绿苔犹未干**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甘露(可能是指雨水或天降的水珠)几次落下,地面被滋润,形成了青石上覆盖着绿苔的景象。虽然甘露已过,但青石上的绿苔还湿润未干,这里可能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换。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致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庄严而又略带自然变迁感的氛围,可能表达了作者对弟弟方质的送别之情,以及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山中送弟方质》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山中送弟方质》由宋代诗人易思创作,主要描绘了山中寺庙的静谧景象以及送别之情,下面我将逐句赏析:
1. **百尺古松松下寺**:首句以“百尺古松”开篇,展现了山寺周围古老的自然景观,古松通常象征着长久和坚韧,为整个画面奠定了深邃、古老的基调。之后提到“松下寺”,则直接引入了山中的寺庙,为后文描绘寺庙的静谧与庄严做好铺垫。
2. **宝幡朱盖画珊珊**:这一句通过“宝幡”和“朱盖”的描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色彩对比,也寓意着寺庙的庄严与神圣。宝幡在佛教中是重要的宗教象征,通常用来祈福、净化和引导灵魂。朱盖可能是指庙宇的红色瓦片,或是装饰性的红色盖顶,与宝幡一同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3. **闲庭甘露几回落**:此句运用了“闲庭”一词,强调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宁静与闲适,给人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而“甘露”多用于佛教中象征着智慧和觉悟的降水,这里可能隐喻着知识的灌溉或是心灵的净化,与前句“宝幡朱盖”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寺庙内庄严而祥和的氛围。
4. **青石绿苔犹未干**:结尾这一句通过描绘“青石”与“绿苔”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生机。同时,“犹未干”这一细节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暗示着无论是自然界的雨水还是时间的流逝,都在这座山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时间的深度和生命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寺庙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也隐含了送别时的思绪和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怀念。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将自然美与人文美巧妙融合,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