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yì lián jù yī shǒu
乐意联句一首
xié fēng piāo yǔ sān shí yè — — jí ( shī xìng ) |
斜风飘雨三十夜 ——疾(失姓) |
lín nǚ yú guāng bù xiāng jiè — — jù chuān ( shī xìng ) |
邻女馀光不相借 ——巨川(失姓) |
jì miè chén shēng gǔ rén huà — — jiǎo rán |
迹灭尘生古人画 ——皎然 |
dòng fáng zhòng fēi wú xì xià — — yán bó jūn |
洞房重扉无隙罅 ——严伯均 |
zhú miè gēng shēn yuè xī xiè — — cóng xīn ( shī xìng ) |
烛灭更深月西谢 ——从心(失姓) |
《乐意联句一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皎然在一夜雨后的内心感受和所见之景。诗句分段如下:
1."斜风飘雨三十夜"
这句话描绘了连续下了一夜的雨,伴随的是斜风,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湿润的夜景。
2."疾(失姓),邻女馀光不相借"
这里的“邻女”可能指的是一位隔壁的女子,而“余光不相借”则可能暗示了女子的灯光未能照进诗人所在的房间,或者是指诗人的视线或心境被某种东西阻挡,无法达到邻女的房间。
3."迹灭尘生古人画"
"迹灭"意味着过去的足迹已经消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或某种历史的痕迹。"尘生古人画"可能意味着在过去的画面或故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埃开始积聚,暗示了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洞房重扉无隙罅"
“洞房”是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形容幽静、深邃的房间或庭院。"重扉"意味着门扇重重,可能暗示了进入这种深邃空间的困难。"无隙罅"则表示没有缝隙,意味着封闭、不可触及的状态。
5."烛灭更深月西谢"
"烛灭"意味着蜡烛燃烧殆尽,失去了照亮的功能。"更深"则是指时间已经很晚,夜深人静。"月西谢"可能指的是月亮在西方落下,暗示着一天的结束,时间的流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夜晚雨后深沉、寂静的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同时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历史痕迹和人际隔阂的思考。
《乐意联句一首》古诗词赏析:
《乐意联句一首》是唐代诗人皎然所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联句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丰富情感。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以及对时间流转、人事更替的深沉思考。
首句“斜风飘雨三十夜”,以“斜风”与“飘雨”描绘了雨季夜晚的景象,既表现了季节的转换,也隐含了时光的流逝。在这三十个雨夜中,自然界的景象和情感变化交错,为后续的联句铺设了情感基调。
“邻女馀光不相借”,这句以邻家女子的灯光为例,表达了一种借不到、得不到的遗憾之情。在雨夜中,即便是微弱的灯光,也显得难以触及,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和难以跨越的界限。这句话通过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情冷暖的感慨。
“迹灭尘生古人画”,这句承上启下,将话题从自然景象转向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的足迹逐渐消失,唯有历史的痕迹(古人画)得以留存。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
“洞房重扉无隙罅”,这一句将话题引向家庭与亲密关系。在封闭的洞房中,连缝隙都不存在,象征着深深的隔离与孤独。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描写,也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日益疏远、缺乏情感交流的忧虑。
“烛灭更深月西谢”,最后两句通过烛光的熄灭和月亮的西沉,形象地展示了夜晚的终结,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一天生活的结束。烛光的熄灭象征着希望的消逝,而月亮的西沉则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这种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既是诗人对生活常态的写照,也是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联句的形式,将自然现象、生活体验、情感反思和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而深沉的感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