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g lù shì zhái sòng sēng lián jù
康录事宅送僧联句
hòu yuán kān jì shǎng rì rì duì chūn fēng |
后园堪寄赏 日日对春风 |
kè wèi fán yīn xià gōng qiáng xì liǔ zhōng |
客位繁阴下 公墙细柳中 |
— — jiǎo rán zuò kàn qīng zhàng yuǎn |
——皎然 坐看青嶂远 |
xīn yǔ bái yún tóng — — hán zhāng |
心与白云同 ——韩章 |
lín àn huā yān rù chí shēn yuǎn shuǐ tōng |
林暗花烟入 池深远水通 |
— — yáng qín qīng jǐng táo xīn zhǎng ruǐ |
——杨秦卿 井桃新长蕊 |
lán yào wèi chéng cóng — — zhòng wén ( shī xìng ) |
栏药未成丛 ——仲文(失姓) |
sōng zhú yí chán kè shān quán rù xiè gōng |
松竹宜禅客 山泉入谢公 |
— — jiǎo rán qì xiāng fān sháo yào |
——皎然 砌香翻芍药 |
yán jìng yǐ wú tóng — — hán zhāng |
檐静倚梧桐 ——韩章 |
wài lǜ yí lián juǎn wàng qíng yǔ dào kōng |
外虑宜帘卷 忘情与道空 |
— — yáng qín qīng chǔ sēng zhāo huì yuǎn |
——杨秦卿 楚僧招惠远 |
shǔ kè yì yáng xióng — — zhòng wén ( shī xìng ) |
蜀客挹扬雄 ——仲文(失姓) |
biàn jì chái sāng yǐn hé láo fǎng shàn dōng |
便寄柴桑隐 何劳访剡东 |
— — jiǎo rán |
——皎然 |
《康录事宅送僧联句》古诗词释义:
这首《康录事宅送僧联句》是唐代诗人皎然与韩章、杨秦卿、仲文(失姓)四人同在康录事宅为僧人送行时所作的四言联句诗。这组联句诗既描绘了康录事宅的环境之美,也表达了对僧人的修行和对道行的追崇。下面逐段解释各句的意思:
1. **后园堪寄赏,日日对春风,客位繁阴下,公墙细柳中,**
这两句描绘了康录事宅后园的春日景象。后园是赏景的好地方,每天都与和煦的春风相伴。园中客位被茂密的树阴所覆盖,而围墙之内细柳依依,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宁静与生机。
2. **坐看青嶂远,心与白云同,**
这两句表达了坐在园中远眺青翠山峦的感受,内心仿佛与飘渺的白云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和僧人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3. **林暗花烟入,池深远水通,**
描述了林中暗处,花香与烟雾混杂在一起的景象,池塘深邃,水道通达,暗示了隐秘而又宽广的世界。
4. **井桃新长蕊,栏药未成丛,**
这两句描绘了井边新长出的桃树,还未成花,栏杆周围的草药也尚未形成密集的丛生状态。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喻了成长与变化的过程。
5. **松竹宜禅客,山泉入谢公,**
这两句提到松竹是适合修行者的环境,而山泉则能让人联想到东晋文学家谢灵运,隐喻了修道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6. **砌香翻芍药,檐静倚梧桐,**
描述了园中砌石上的芍药香气四溢,檐下静倚的梧桐树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用芍药的香气和梧桐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
7. **外虑宜帘卷,忘情与道空,**
这两句指出了在外部纷扰的世界中,拉开帘子以表达内心的平静与对外部事物的超然态度,忘却尘世的烦恼,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理念相契合。
8. **楚僧招惠远,蜀客挹扬雄,**
这两句提及了古代楚地的僧人邀请惠远和尚,以及蜀地的客人(扬雄是汉代的文学家,这里可能作为隐喻)的礼遇。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僧人和文人精神追求的尊敬。
9. **便寄柴桑隐,何劳访剡东,**
这两句提到僧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于柴桑,无需去遥远的剡东访求隐居之地,暗示了僧人已经在康录事宅找到了理想的隐居之所,可以安心修行。
这首联句诗不仅展现了康录事宅的自然美景,也蕴含了深厚的精神追求和对僧人生活状态的赞美,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道家思想的向往和推崇。
《康录事宅送僧联句》古诗词赏析:
《康录事宅送僧联句》一诗,为唐代皎然先生所作,以康录事的宅邸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高洁品格的赞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 背景设定
诗的背景设定在康录事的宅邸,通过邀请僧人的活动,营造出一种文化雅集的氛围。这样的场景设定,本身就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后续的诗句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基础。
### 描述与情感表达
1. **自然美景的描绘**:“后园堪寄赏, 日日对春风, 客位繁阴下, 公墙细柳中。”通过描述后花园中每日与春风相伴、客位隐蔽在繁密的树荫下、围墙间细柳摇曳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与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同时也暗示了康宅的环境优雅和宁静。
2. **内心与自然的和谐**:“坐看青嶂远, 心与白云同。”“青嶂远”既指眼前的山峦,也象征着内心的远方。与“心与白云同”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与自然和谐一致、超脱尘世的心境,反映了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
3. **生活细节的捕捉**:“林暗花烟入, 池深远水通。”通过描绘暗影中的花朵和深邃的水流,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丰富,也隐喻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珍惜和欣赏。
4. **与僧人的对话与互动**:通过“松竹宜禅客, 山泉入谢公”等诗句,将僧人引入诗境,体现了对僧人智慧与修行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僧人时的崇敬之情。
5. **对生活与道的思考**:“外虑宜帘卷, 忘情与道空。”“外虑”意味着对外部世界、世俗杂念的放下,“帘卷”则象征着内心的清洁与开启,表达出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道之空寂的哲思。
### 总结
《康录事宅送僧联句》以康录事的宅邸为舞台,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高远的心境表达、生活细节的捕捉,以及对僧人智慧的礼赞,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的情趣与追求,以及对和谐、自然、内心的向往。诗作通过联句的方式,不仅增进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