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xíng duān gōng lǐ tái tí tíng shí lián jù
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
lián yī yí zhe yǔ zhú xī hǎo suí yún |
莲衣宜着雨 竹锡好随云 |
— — jiǎo rán jiàn hè hái yīng yǎng |
——皎然 见鹤还应养 |
féng ōu zì zuò qún — — cuī zi xiàng |
逢鸥自作群 ——崔子向 |
《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古诗词释义:
《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是唐代僧人皎然与文人崔子向共同创作的一首诗歌。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下是对诗中每句的逐段解释:
**莲衣宜着雨,竹锡好随云,**
这一句,皎然将目光投向自然界中的两种常见元素——莲花与竹子。这里,“莲衣”借指莲花,而“雨”象征着滋润与生机。“竹锡”借喻为竹杖,与“云”相连,则是竹杖随云飘逸的景象。整体描绘了一幅雨后莲花盛开,竹杖轻飘,随云起舞的清新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
**——皎然,见鹤还应养,逢鸥自作群,**
这句由皎然续写,继续通过具象化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心中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句中,“鹤”与“鸥”作为常见的鸟类,代表了自然界中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生灵。在这里,“见鹤还应养”可能意味着对鹤的喜爱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而“逢鸥自作群”则描绘了鸥鸟群聚的和谐景象。整句表达了一种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望。
**——崔子向**
崔子向的续句,借用了象征高洁和自由的“鹤”与“鸥”,与前句的“莲”“竹”形成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通过这些具象化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喜爱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元素进行具象化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传递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题为《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虽以石为题,实际并非纯粹的咏物之作,而是借石喻人,通过对莲、竹、鹤、鸥等意象的描绘,寓意了高洁的人品和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石为引,通过一系列的联想与想象,构建了一幅雅致脱俗、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画面。
首句“莲衣宜着雨”以雨中莲叶为喻,寓指人物虽处世事纷扰中,却能保持高洁如莲,不被污浊所染,其心灵如雨后的莲叶,清新明净。
次句“竹锡好随云”用竹杖与云彩相随的景象,象征人物追求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拘的生活状态,如竹子般坚韧高洁,随云游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
“见鹤还应养,逢鸥自作群”两句则将人物比作能够与鹤同游、鸥相伴的隐士。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脱俗,鸥则代表自由、随性。这不仅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也隐喻了诗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融合,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寓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