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chén míng fǔ zhōu zhōng jiàn zèng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
miǎn xiǎng xián yáng shì kě jiē chǔ gē āi yuàn sī wú yá |
缅想咸阳事可嗟 楚歌哀怨思无涯 |
bā qiān zǐ dì guī hé chǔ wàn lǐ hóng gōu shǔ hàn jiā |
八千子弟归何处 万里鸿沟属汉家 |
gōng duàn zhèn qián zhēng rì yuè xuè liú gāi xià dìng lóng shé |
弓断阵前争日月 血流垓下定龙蛇 |
bá shān lì jìn wū jiāng shuǐ jīn rì yōu yōu kōng làng huā |
拔山力尽乌江水 今日悠悠空浪花 |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酬陈明府舟中见赠》由唐朝的灵一创作,诗中引用了多个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表达深邃的历史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 首句:“缅想咸阳事可嗟”
缅想,意为遥想、追忆。咸阳,古地名,战国时秦国的首都,后成为秦朝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咸阳历史的追忆,同时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暗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忧思。
### 颔联:“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归何处”
楚歌,源自楚地的民歌,常被用以形容战国末期楚国的悲歌。此处借指楚汉之争。八千子弟,指楚霸王项羽的军队。这句话表达了对楚汉战争中无数士兵的哀怨和对这场战争的无尽思念,也隐含了对战争残酷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 颈联:“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 血流垓下定龙蛇”
万里鸿沟,指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围于垓下,兵败自刎,形成“鸿沟”局面的历史事件。弓断、争日月、血流,都是形容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定龙蛇,象征最终区分了楚汉的势力归属,暗含了历史的最终裁决。
### 尾联:“拔山力尽乌江水, 今日悠悠空浪花”
拔山力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形容项羽力大无穷。乌江,即今天的乌江镇,是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此联通过“乌江水”这一自然景象,表达出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落寞,将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循环相融合,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英雄的逝去,化作悠悠空荡的浪花,象征着历史的轮回与英雄的虚无。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英雄落寞的深刻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思。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酬陈明府舟中见赠》通过缅怀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叹以及对英雄与历史的尊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缅想咸阳事可嗟**:开篇以“缅想”二字引出对历史的追忆,用“咸阳事”点明主题,通过“可嗟”一词,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似乎带有一种惋惜和无奈之情。
2. **楚歌哀怨思无涯**:此句通过“楚歌”这一历史元素,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的追思。楚歌原指楚地的民歌,常与楚国、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相关联,此处用“哀怨”和“无涯”来形容,表现出历史沧桑、英雄寂寞的情感。
3. **八千子弟归何处**:借用“八千子弟”指代项羽的精兵,引出历史人物项羽的故事。此处疑问句式,传达了对项羽及其军队最终归宿的探寻,预示着诗中将会展开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度探讨。
4. **万里鸿沟属汉家**:描述了楚汉战争中的关键事件之一——鸿沟之盟,用“万里”强调鸿沟的辽阔,象征战争的艰苦与深远影响。通过“属汉家”强调最终归属,暗示历史的更迭与胜者为王的法则。
5. **弓断阵前争日月**:运用“弓断”这一形象,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喻示了英雄为了理想和荣誉所付出的极端努力,以及战斗的残酷。
6. **血流垓下定龙蛇**:通过“血流”与“龙蛇”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强调了战争中牺牲的沉重与决定性的意义。垓下之战,是项羽的最后一战,通过“定龙蛇”暗示了这一战对历史秩序的最终决定。
7.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最后两句直指项羽的命运。《史记》中描述项羽力能扛鼎,力竭自刎乌江。此句“拔山力尽”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而“今日悠悠空浪花”则表达了对英雄陨落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历史过往的深深感慨,暗示了英雄的壮志与命运的无奈交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