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īn pàn guān guī shàng dōu
送殷判官归上都
sháo shuǐ tān xíng qiǎn qián zhōu lù jiàn shēn |
苕水滩行浅 潜州路渐深 |
cēn cī yuǎn xiù sè tiáo dì yě rén xīn |
参差远岫色 迢递野人心 |
dòng jiàn bīng nán shì qiū shān rì yì yīn |
冻涧冰难释 秋山日易阴 |
bù zhī tiān mù xià hé chǔ shì yún lín |
不知天目下 何处是云林 |
《送殷判官归上都》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灵一为殷判官送行,描绘了一段归乡之旅的景象和感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归乡之路的关心与祝福。下面是逐段解释:
### 第一句:苕水滩行浅
“苕水”是地名,这里指流经某地的一条河。这句诗描绘的是行走在苕水边滩上的情景,河滩因为水位较低,地势显得特别平坦。这可能是殷判官归途中途经的一处。
### 第二句:潜州路渐深
“潜州”也是一个地名,可能是沿途经过的地方。这句诗描绘的是道路逐渐深入,可能指的是河流转为山间溪流,路途因此变得蜿蜒曲折,深邃而遥远。体现了归途的艰难和漫长。
### 第三句:参差远岫色
“参差”形容山脉或山峰高低不齐,形态各异。这句诗描述了远处山峰的颜色,可能因为山色深沉、层次分明,给人以幽深、遥远之感。这里通过视觉描写,暗示了归途的漫长和遥远。
### 第四句:迢递野人心
“迢递”在这里形容路途遥远,难以抵达。这句诗可能直接引用了殷判官内心的感受,表达出对于归途遥远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野人心”,诗人将殷判官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强调了情感的深远和真实。
### 第五句:冻涧冰难释
“冻涧”指的是冰冻的山涧,这句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景象,冰冻不化的山涧表明了归途中的艰难与寒冷。这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同时也是对归途不易的象征。
### 第六句:秋山日易阴
“秋山”指的是秋天的山岭,而“日易阴”则意味着一天之中,秋山的天气变化莫测,多阴雨。这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也隐含了归途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 第七句:不知天目下
“天目”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殷判官归乡的目的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殷判官归途终点的不确定,既是对旅途遥远的感叹,也反映了对朋友旅途安全的关切。
### 第八句:何处是云林
“云林”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美好场景,描述了一个云雾缭绕、树木葱郁的环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殷判官能尽快到达目的地并享受到宁静美好的愿望。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将自然之美与殷判官的归乡之愿融为一体,寄托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乡之路的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送殷判官归上都》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送殷判官归上都》是唐代诗人灵一的作品,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友人归程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对归乡心情的深刻体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开篇
“苕水滩行浅, 潜州路渐深,”
这两句诗通过“苕水”、“滩行浅”、“潜州路”、“渐深”等意象,描绘出送别时的环境背景。苕水浅滩,暗示旅途的简朴与自然;而“潜州路渐深”则预示着送别路途的延伸与旅程的漫长,为整首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 中间段落
“参差远岫色, 迢递野人心,”
“参差远岫色”描绘了远处山峦的色彩斑斓,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迢递野人心”则借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远方亲朋的深切关怀。
### 后半部分
“冻涧冰难释, 秋山日易阴,”
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送别时的季节氛围,寒冷的山涧、冰封难释,预示着旅程的艰难与挑战;而“秋山日易阴”则通过秋日山中阴晴不定的天气,暗示着友人归途的不确定性与未知。
### 结尾部分
“不知天目下, 何处是云林,”
“天目”通常指天目山,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最终目的地的探寻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 总体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季节变换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关切。从浅滩到深路,从山色到人心,再到天目山下的云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送别场景的渐次展开与情感的逐步深化。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