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huáng gōng táo hàn bié yè ( yī zuò chù yī shī , yī zuò sū guǎng wén shī )

题黄公陶翰别业(一作处一诗,一作苏广文诗)

作者:灵一 
jīng qí jiāng shàng chū     huā wài juàn lián kōng
旌旗江上出   花外卷帘空
yè sè lín chéng yuè     chūn hán dù shuǐ fēng
夜色临城月   春寒度水风
suī rán xíng lǐ bié     qiě xǐ yǔ yīn tóng
虽然行李别   且喜语音同
ruò wèn kuāng lú shì     zhōng shēn kuì yuǎn gōng
若问匡庐事   终身愧远公

《题黄公陶翰别业(一作处一诗,一作苏广文诗)》古诗词释义:

灵一的这首诗,标题为《题黄公陶翰别业》。诗中通过描述一系列景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分别的感慨,以及对朋友所在之地(可能指庐山,与远公有关)的向往。以下是对各句的逐段解释:

1. **旌旗江上出, 花外卷帘空**:
- 这两句描绘了江面出现旗帜,花丛外卷起帘子的场景,暗示了朋友住所在一处风景秀丽、富有生机的地方。旗帜的出现也象征着离别的氛围,而花外卷帘空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所在之地美好环境的向往。

2. **夜色临城月, 春寒度水风**:
- 这两句继续描绘夜晚的场景,月光映照在城市上,同时春寒透过水面的风带来凉意。这不仅勾勒出了季节与时间的变换,也暗含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既对朋友的离别感到忧愁,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一丝凉意。

3. **虽然行李别, 且喜语音同**:
- 这两句表达了尽管朋友即将分别,行李各别,但很高兴他们还能够通过语言保持联系。这显示出一种在离别中寻求安慰的情感,暗示即使身体分离,心灵的纽带仍然紧密。

4. **若问匡庐事, 终身愧远公**:
- 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所在之地——可能是指庐山——的向往和尊敬。匡庐(即庐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远公(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与庐山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宗教联系。诗人在此表达了如果问起庐山的事情,他将会感到惭愧,暗示自己没有机会亲身前往,对朋友所在之地的仰慕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自然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题黄公陶翰别业(一作处一诗,一作苏广文诗)》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题黄公陶翰别业》的诗,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贤的敬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头两句:“旌旗江上出, 花外卷帘空”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开场,江面上的旌旗飘扬,仿佛在迎接新的开始。花外卷帘空则暗示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景致,帘子卷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描述营造了一种既壮观又宁静的氛围,预示了后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织。

### 中间两句:“夜色临城月, 春寒度水风”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夜色与月光的结合,城市的夜色与月光交融,形成了一幅令人沉醉的夜景。同时,春寒度水风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界的微妙平衡,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

### 后面两句:“虽然行李别, 且喜语音同”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对离别虽无奈,但心灵相通的感慨。尽管物理上的别离让人感到伤感,但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精神交流却能带来安慰与喜悦。这种超越物质的联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 最后两句:“若问匡庐事, 终身愧远公”

这句话是对先贤的致敬。匡庐,即庐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远公指的是东晋高僧慧远,他在庐山建立了东林寺,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提到,如果要谈论关于庐山的事情,自己将会因未能像远公那样深入修行而感到羞愧。这不仅表达了对远公的尊敬,也体现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自我反思。

###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氛围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先贤精神的崇敬。从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到对精神追求的自我反思,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通过自然景观的诗意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审美价值又富有哲思的文学空间。

灵一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