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huá zhōu mǎ dài ( yī zuò qiū zhōng wén mǎ dài yóu huà shān yīn jì )
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
sǎo tái yíng wǔ mǎ shí yào guò shēn zhōng |
扫苔迎五马 莳药过申钟 |
hè gòng lín sēng jiàn yún suí yě kè féng |
鹤共林僧见 云随野客逢 |
rù lóu shān gé shuǐ dī pèi lù chuí sōng |
入楼山隔水 滴旆露垂松 |
rì mù tí shī qù kōng zhī yǎ diào zhòng |
日暮题诗去 空知雅调重 |
《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古诗词释义:
### 寄华州马戴
#### 作者:无可
#### 标题: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
**扫苔迎五马,莳药过申钟,鹤共林僧见,云随野客逢,入楼山隔水,滴旆露垂松,日暮题诗去,空知雅调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无可写给华州马戴的。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扫苔迎五马,莳药过申钟**:
-"扫苔迎五马":扫去苔藓迎接五匹马。这里以“五马”指代马戴,表达了迎接朋友的诚意和喜悦。
-"莳药过申钟":莳药即种植药物,此处暗示了华州马戴在华山中的游历活动。申钟可能是指下午时分的钟声,意味着拜访时间在傍晚,渲染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2. **鹤共林僧见,云随野客逢**:
-"鹤共林僧见":与山林中的僧侣一起见到鹤。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仙风道骨,与僧人共同出现,强调了马戴在自然与宗教氛围中的体验。
-"云随野客逢":云随野客,可能是指云彩在与马戴这样的“野客”相遇时的景象,或是暗示马戴的游历生活自由而富有诗意。
3. **入楼山隔水,滴旆露垂松**:
-"入楼山隔水":穿过山水进入山楼。这里可能是描述马戴穿越山水到达某个目的地的景象,或是指马戴在华山的某处游览。
-"滴旆露垂松":旆即旗帜,旗杆上挂着的装饰物在露水的滴落中垂挂在松树上。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宁静的自然景象,强调了马戴游历时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4. **日暮题诗去,空知雅调重**:
-"日暮题诗去":在傍晚时分,马戴写下了诗篇然后离开。这句表达了他对创作和自然美景的感悟与珍视。
-"空知雅调重":这里的“空知”可能意味着虽然有人知道马戴的诗文价值,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或欣赏。"雅调"指的是高雅的诗风或主题,强调了马戴诗歌的品质和他与自然及人文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马戴在华山游历时的自然美景、宗教氛围和个人情感的融合,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古诗词赏析:
《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这首诗以清新雅致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游览华山时的所见所感,同时表达了对友人马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独特雅致的诗歌风格的赞美。整首诗的结构布局紧密,情感细腻,富有诗意,下面是逐句的赏析:
1. **扫苔迎五马, 莳药过申钟**:首句“扫苔迎五马”描绘出清新的山间景象,诗人以“扫苔”这一动作,既展现出他对环境的细心照料,也暗含了迎接友人马戴之意。接着,“莳药过申钟”则通过描述在钟声响起(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时,还在种植草药,表现了马戴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这两句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2. **鹤共林僧见, 云随野客逢**: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马戴游历华山时所遇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与仙鹤共处,是马戴作为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与山林中的僧侣相遇,则暗含了追求精神修为与宁静之美的意味。云随野客逢,云的自由自在,随性而行,象征着马戴随性游历,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
3. **入楼山隔水, 滴旆露垂松**:这两句描绘了马戴深入山中,仿佛穿越了山水之间,体现了他探索未知、追求意境的旅程。入楼(可能是山中建筑)与山隔水的描述,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而“滴旆露垂松”则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与马戴行为的静谧,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内心的宁静。
4. **日暮题诗去, 空知雅调重**: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因被马戴的雅致诗篇所触动,决定离去时也留下了自己的诗作,以此纪念这次遇见。这里的“空知雅调重”,不仅指的是对马戴诗作的再度赏识,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诗意和自然之美的共同追求与珍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华山之美,更通过马戴与自然、与友人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雅致诗风的追求。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