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xìng xī sì jì yáo yuán wài
过杏溪寺寄姚员外
yè lái sī dào lǚ mù yè xiàng rén piāo |
夜来思道侣 木叶向人飘 |
jīng shě chí biān gǔ qiū shān shù xià yáo |
精舍池边古 秋山树下遥 |
qìng hán chè jǐ lǐ yún bái yǐ jīng xiāo |
磬寒彻几里 云白已经宵 |
wèi dé tóng jū zhǐ xiāo rán zì jì liáo |
未得同居止 萧然自寂寥 |
《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无可,描绘了诗人独自夜访杏溪寺,以及在寺中思念道侣、独自感受清幽的场景。以下是逐段解释:
**夜来思道侣, 木叶向人飘**
夜晚来临时,诗人想起了与他共修道法的友人(道侣),同时,树叶在夜风中飘舞,随风而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绪随风飘扬。
**精舍池边古, 秋山树下遥**
在古老的精舍(佛教寺院)附近,池塘边显得格外宁静古朴。在遥远的秋山之下,树木仿佛被秋天的色调染成了一片金黄,与远处的山色相映成趣。
**磬寒彻几里, 云白已经宵**
寺院的钟磬声悠扬,传遍了几里的土地,给人一种寒冷而深远的感觉。夜色中,云层被月光染成了白色,夜晚的天空也因此而变得格外明亮。
**未得同居止, 萧然自寂寥**
诗人感叹自己未能与道侣共同居住,享受这份宁静与清幽。这种孤独感使他更加感受到环境的空寂与静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情感流露,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道侣的思念以及对内心孤独的自我反思。
《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过杏溪寺寄姚员外》的诗,是唐代诗人无可(法号自严,号自外)的作品,通过对杏溪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侣、自然和寂静的向往与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内容:
1. **首句“夜来思道侣”**: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在夜晚思念着道侣,透露出对精神交流与心灵寄托的渴望。夜的宁静为思念提供了背景,也预示着接下来诗中的自然与心灵的对话。
2. **“木叶向人飘”**:接着描绘夜晚的景致,木叶随风飘落,既是自然的景象,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意味,引起诗人对岁月与人生深刻的思考。
3. **“精舍池边古”**:转向对杏溪寺的描述,提到精舍(寺庙)和池塘,古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邃的氛围。
4. **“秋山树下遥”**:通过“秋山”和“树下”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清冷,与之前的夜色相呼应,形成一种深沉的色调。
5.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内传来的钟磬声,不仅传达了寺庙的庄严与超然,还表现了寂静中的清凉与静谧,而“云白”则将视角从地面转向天空,增加了诗的层次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也如同这天空般广阔。
6. **“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与道侣同住,但内心的寂寥与清静依然自存。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 **意境的营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巧妙安排,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意境,使得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的细腻**:诗人在表达对道侣的思念时,并未直接倾诉,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让情感自然流露,这种间接表达手法,使得情感更为深沉和含蓄。
- **哲学与宗教的融合**:通过对寺庙、道侣的向往与思念,体现了对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追求,同时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道侣的思念、对寂静与超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了唐代诗人在艺术与思想上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