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èng guī fēng chán shī ( yī zuò jì guī fēng zōng mì shī )

赠圭峰禅师(一作寄圭峰宗密师)

作者:无可 
cóng shuí dé fǎ yìn     bù lí shàng fāng chuán
从谁得法印   不离上方传
xī qìng chéng shuāng xià     hán fáng zhú yuè yuán
夕磬城霜下   寒房竹月圆
yān cán shuāi mù pàn     kè zhù jī yún biān
烟残衰木畔   客住积云边
wèi yǐn cāng zhōu qù     shí lái yú cǐ chán
未隐沧洲去   时来于此禅

《赠圭峰禅师(一作寄圭峰宗密师)》古诗词释义:

《赠圭峰禅师》这首诗表达对圭峰禅师的敬仰与向往,以及对禅学的追求和理解。下面对每句诗的含义进行解释:

1."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诗人首先询问从哪位禅师处得到了佛法的印证,暗示禅师的教导不离正道,来自高层的指导和传承。这里的“上方”可能指代高深的佛法或者禅师所在的地方。

2."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描述了禅师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夕阳的钟声伴随着城市的霜冻,禅房在寒冷的夜晚中竹影摇曳,月亮正好映照在竹林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3."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进一步描绘禅师所处环境的荒凉与神秘。烟雾缭绕在衰败的树木旁,禅师的客舍位于积聚的云边,暗示着禅师的生活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与世隔绝。

4."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尊敬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内心的挣扎和自我反思。虽然诗人并未选择隐居沧海(一种隐逸生活的象征),但他时常来到禅师这里,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启迪。这句诗展现出诗人既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理,又不愿完全脱离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纷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圭峰禅师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赠圭峰禅师(一作寄圭峰宗密师)》古诗词赏析:

这首《赠圭峰禅师》或《寄圭峰宗密师》的诗句,充满了禅意,是对于一位高僧的赞颂与赠言。在这首诗中,作者无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描绘了禅师的生活环境与精神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师修行之路与智慧的崇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这一句开篇即表明了禅师的修为与传承的源头。"法印"通常指佛教中传承智慧与佛法的标志,意味着禅师从某位高僧或传承者那里得到了佛法的精髓,且这种传承并非偶然,而是在高层、在精神的高处得以延续。

2.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描绘了禅师日常生活的场景,选择的意象“夕磬”(傍晚的钟声)、“霜下”(霜冻的大地)、“寒房”(清冷的住所)和“竹月圆”(月亮映照在竹林中),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冷、宁静而庄严的氛围,体现了禅师生活中的禅定与与世隔绝的修行状态。

3.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禅师所在的环境,用“烟残”(烟雾渐散)与“衰木”(枯萎的树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更替,与“客住”(远方的访客)、“积云”(积聚的云层)相结合,象征了禅师的修行之路孤独而深远,同时在宁静中蕴含着宇宙与人生的深刻哲思。

4.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最后两句表达了禅师尚未离去,仍在此地修行的意愿,同时也对读者发出了邀请,暗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总有心灵的归宿。"未隐沧洲去"(还未隐退至水边的隐居之地)体现了禅师对于世事的淡然与对于修行的坚守,"时来于此禅"(适时在这里静心修行)则强调了时机与环境对于修行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深远、充满禅意的世界,体现了对禅师修行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崇敬。它不仅是一首对禅师的赞歌,也是对人生、自然与宇宙之间关系的哲思,鼓励读者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无可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