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íng wǔ lǐ shì yù
送灵武李侍御
zhōng sī chū huá shěng fù xiāng jìn yáng xíng |
中司出华省 副相晋阳行 |
shū dá piān zhōu qǐ chóu cān shàng jiàng yíng |
书答偏州启 筹参上将营 |
tà shā yè mǎ xì chuī yǔ xiǎo jiā qīng |
踏沙夜马细 吹雨晓笳清 |
zhèng bào hú chén miè táo huā fén shuǐ shēng |
正报胡尘灭 桃花汾水生 |
《送灵武李侍御》古诗词释义:
《送灵武李侍御》是唐代诗人无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李侍御的敬意与对出使任务的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首句:“中司出华省,副相晋阳行。”**
中司,即中书省,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国家决策的中枢机构。华省,指中书省,因其位于京城,且设计华美,故有此称。副相,即副宰相,地位仅次于正宰相。晋阳行,即前往晋阳,晋阳是古代北方的重要军事重镇,此处指李侍御即将前往的地点,可能是有重要军事任务。这两句描绘了李侍御以副宰相的身份,从华省出发,前往晋阳执行重要任务的场景。
**次句:“书答偏州启,筹参上将营。”**
书答,指的是李侍御将要撰写或回复与边疆偏州有关的公文。偏州,指边疆或远离京城的州郡,此处可能涉及与北方边境的事务。筹参,筹划参与,表示李侍御将要参与策划或讨论上将军队的军事行动。这两句暗示了李侍御即将投身到复杂的边疆军事事务中。
**第三句:“踏沙夜马细,吹雨晓笳清。”**
踏沙,指在沙地上行走,这里可能是比喻在艰苦的环境中行军。夜马,深夜的马匹,暗示李侍御在夜晚赶路,显示了其出行的紧迫性和艰苦性。细,形容细致、精心,可能指马行的路线或任务的安排都很精细。吹雨,雨天吹奏笳乐,笳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用于军中。清,形容笳乐的清越,此处或暗示尽管环境艰苦,但李侍御出行的气氛并不沉重,而是保持了清朗和坚定。
**尾句:“正报胡尘灭,桃花汾水生。”**
胡尘,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此处象征边疆的动荡或战事。灭,表示将要平息战事,象征李侍御将要完成的任务会带来和平。桃花汾水生,汾水是流经山西的一条重要河流,桃花汾水生可能是春季景象,象征着和平时期到来后的生机与繁荣。这两句预示着李侍御的使命将带来和平与繁荣,是对李侍御行动的肯定和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侍御出使前的准备和行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侍御的敬意和对国家和平的期许。
《送灵武李侍御》古诗词赏析:
《送灵武李侍御》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无可对李侍御赴任灵武的送别之作,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即将开启的征程的期待。诗的结构精炼,情感丰富,通过对友人旅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关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点题,铺陈背景**:“中司出华省,副相晋阳行”一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和即将前往的目的地。中司可能指朝廷的官署,而华省则可能指繁华的京城。副相晋阳行则表明友人身份尊贵,即将前往晋阳(今山西太原)这一要地。这里既有对友人身份的肯定,也有对即将启程的尊敬和庄重。
2. **描绘友人旅途**:“书答偏州启,筹参上将营”写出了友人离京赴任途中处理公文、参与军事决策的情景。书答偏州启指的是友人对偏远地区政务的指示,筹参上将营则是指参与重要将领的军事计划。这两句体现了友人不仅是文官,也具有军事才能和担当。
3. **细腻的旅途描写**:“踏沙夜马细,吹雨晓笳清”这两句诗描绘了友人夜晚在沙地上骑马前行,早晨在雨中吹笳的场景。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体现了友人旅途中的坚韧与豪迈。马蹄声细,雨声清,笳声悠扬,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略带凄美的氛围。
4. **情感升华**:“正报胡尘灭,桃花汾水生”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友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灵武,历史上曾是战争频发之地,这里借用“胡尘灭”表达了友人此行的使命——平定边疆,带来和平。而“桃花汾水生”则寓含了对友人成功归来、和平与繁荣景象的期待和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丰富的描绘,既展现了友人赴任的庄重与使命,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墨,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壮美而又深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