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n rì sòng lì chǔ shì guī lóng shān

春日送丽处士归龙山

作者:无可 
xiāng huā huái dào lǚ     jīn xì lì shuāng tóng
香花怀道侣   巾舄立双童
jiě yìn yuān hóng nèi     chōu háo shuǐ shí zhōng
解印鸳鸿内   抽毫水石中
lǚ wēn xíng shāo dì     yī chì dòng xiá fēng
履温行烧地   衣赤动霞风
yòu shì cháo tiān qù     zhū sēng bù kě tóng
又似朝天去   诸僧不可同
guān cí zhōng mì fǔ     shū fàng yě mí qí
官辞中秘府   疏放野麋齐
yǎn yǎng qīng xiāo jìn     dēng lín bái rì dī
偃仰青霄近   登临白日低
zhé yāo kuī rǔ dòu     dìng zú shè bīng xī
折腰窥乳窦   定足涉冰溪
rǎn hàn huī lán cuì     sēng míng jǐ chù tí
染翰挥岚翠   僧名几处题
zàn shōu dān bì jì     dú wǎng luàn shān jū
暂收丹陛迹   独往乱山居
rù xuě zhī rén yuǎn     mián yún jué sú xū
入雪知人远   眠云觉俗虚
zú chuí yán dǐng shí     yīng zhuó dòng zhōng qú
足垂岩顶石   缨濯洞中渠
zhī jiàn sēng chóu dá     xīn guī jué hè shū
只见僧酬答   新归绝壑书

《春日送丽处士归龙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春日送丽处士归龙山》描绘了春天里送一位道侣,即所谓的“丽处士”回龙山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道家生活方式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各段落的逐段解释:

### 首段: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

诗的开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人物的装扮。"香花怀道侣"意味着道侣身怀道家的气质,周围环绕着散发着香气的花朵,这是一种对道家精神和自然和谐的象征。"巾舄立双童"则描述了道侣身旁站立着两位童子,他们身穿白色的头巾和鞋子,这是道家修炼者常用的装束,体现了简朴与虔诚。

### 中段: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这一段进一步描述了道侣的生活方式。"解印鸳鸿内"可能隐喻为从尘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相当于放下官职,跳出世俗的框架,追求更自由的精神生活。"抽毫水石中"则描绘了道侣在山水之间创作或思考,利用自然界的元素激发灵感,强调了与自然的深度连接和精神的自由。

### 下段: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这一段继续展现道侣与自然的和谐。"履温行烧地"暗示着道侣在温暖的地面上行走,可能象征着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适应,即使是在可能有热气或地火的地方也能自在。"衣赤动霞风"描绘了道侣穿着红色的衣物,在霞光的映照下,衣袖轻轻舞动,象征着道侣在自然界的自由与超然。

### 后段: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这一段表达了对道侣远离尘世、追求精神高远的赞美。"又似朝天去"可能指的是道侣仿佛朝着更高的精神境界或理想追求迈进。"诸僧不可同"则表示,他的追求和精神境界超出了其他僧人的范围,体现了他对道家精神的独到理解和实践。

### 结尾: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诗的结尾段强调了道侣与官场的决裂,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由和自然的生活方式。"官辞中秘府"表示道侣辞去了官职,离开了权力中心,体现了对传统制度的不满或追求更高的精神自由。"疏放野麋齐"则意味着与自然界的动物,如野鹿等,一同生活,象征着与自然的完全融合和放逐世俗的束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道侣生活场景的描绘,赞美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界的深刻连接,体现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远的向往。

《春日送丽处士归龙山》古诗词赏析:

《春日送丽处士归龙山》是无可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地理解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意境**:首句“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以“香花”点明春日的气息,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道侣”与“双童”则暗示了诗中人物的高洁与自由。这种开篇营造出了一种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2. **人物形象**:通过“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这两句,作者描绘了一位脱去官职束缚、在自然中自由挥洒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其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里的“鸳鸿内”暗示了官场的束缚,“水石中”则代表着自由与自然的融合。

3. **自然风光的描绘**:“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以温润的土地和飘动的霞风,渲染了龙山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这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向往。

4. **行踪与情感**:从“朝天去”到“乱山居”,诗中人物的行踪变化,从山高水远到归隐山林,表现了从尘世到自然的转变,体现了诗人的隐逸理想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情感变化,也是对生活状态由繁忙到宁静、由束缚到自由的深刻反思。

5. **诗歌的结尾**:“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以僧侣的问答收尾,暗示了隐士与自然、与僧侣之间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这不仅是对归隐生活的肯定,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精神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春日归山的历程,展现了其对自然美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僧侣之间精神上的深刻交流。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出无可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无可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