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qīng sàn yóu tài bái shān
送清散游太白山
mù yù qián cháo xiàng shēn qiū bái fà shī |
沐浴前朝像 深秋白发师 |
cóng lái jū cǐ sì wèi shěng yǒu dōng chí |
从来居此寺 未省有东池 |
yōu shí cóng guī piàn gū sōng dòng xuě zhī |
幽石丛圭片 孤松动雪枝 |
qǐng céng tīng dào huà bié qǐ yuǎn shān sī |
顷曾听道话 别起远山思 |
《送清散游太白山》古诗词释义:
《送清散游太白山》是唐代诗人无可的一首诗,其意蕴丰富,通过一系列自然景物和场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友人游历太白山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下面逐段解释:
1. **沐浴前朝像, 深秋白发师**:诗句通过“沐浴前朝像”隐喻友人清散在历史文化的浸润下,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头发已经斑白。这个形象强调了清散的智慧和岁月的痕迹。
2. **从来居此寺, 未省有东池**:这里的“寺”可能指的是清散平日所居住的寺庙,暗示清散对这个地方的熟识与眷恋。而“未省有东池”则表达了一种对这个地方环境的描述,即在这里从来未曾有东池的记载,或许意指这个地方的宁静与独立,也反映了清散所在环境的特殊。
3. **幽石丛圭片, 孤松动雪枝**:这两句描绘了太白山中典型的自然景象,幽静的石头间点缀着圭形的石块,孤松的枝条在雪中摇曳。这里使用了对比和意象,幽静与孤松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在雪中的动态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静谧,同时也暗喻了清散坚韧不拔的品格。
4. **顷曾听道话, 别起远山思**:最后两句意为,不久前听到清散的言论,心中涌现出对远山的思绪。这里的“道话”指的是清散的教诲或谈论,表达了诗人对清散思想的钦佩和对自然的思考。而“别起远山思”则是在离别之际,清散的话语和思绪使诗人回想起了远方的山峦,表达了对清散离去的不舍和对自然的深远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示了清散的个人形象和风范,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送清散游太白山》古诗词赏析:
无可的《送清散游太白山》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深邃哲思的诗歌,通过对清散和尚即将远游太白山的场景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旅行的关切与祝福,更蕴含了对修行、自然、时间流转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与开头“沐浴前朝像,深秋白发师”**:标题即点明了诗人送别清散和尚至太白山的场景,意味着这次旅行对清散和尚而言具有某种特殊的仪式感或历史意义。开头两句则以“沐浴前朝像”的想象,描绘出清散和尚如同沐浴在历史与传统的光辉中,白发象征了智慧与修行的岁月累积,暗示着清散和尚的修行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2. **“从来居此寺,未省有东池”**:这两句通过“从来”与“未省”的对比,强调了清散和尚在寺中修行的长久与未曾体验过的外部世界。这里既有对清散和尚在寺庙中修行生活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3. **“幽石丛圭片,孤松动雪枝”**:这两句通过描绘太白山特有的自然景观,既展现了太白山的幽静与壮美,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孤独与挑战。石与松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坚定与坚韧,同时也蕴含了自然与修行的深刻联系。
4. **“顷曾听道话,别起远山思”**:最后两句通过回忆与期待,表达了诗人与清散和尚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清散和尚这次旅行可能会引发的对更广阔世界的思考与感悟。其中,“道话”可能指的是清散和尚与山上僧侣之间的修行交流,“远山思”则暗示了清散和尚在旅行中可能面临的内心挑战与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旅行的祝福与期望,也反映了对修行生活、自然美、时间流转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启发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