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cuī fù mǎ lín tíng
题崔驸马林亭
jǐn rì tàn chén lún gū gāo jié shí rén |
尽日叹沉沦 孤高碣石人 |
shī míng cóng gài dài zhé huàn jìng zhōng shēn |
诗名从盖代 谪宦竟终身 |
shǔ jí zhòng biān fǒu bā yí báo zàng xīn |
蜀集重编否 巴仪薄葬新 |
qīng mén lín jiù juǎn yù jiàn yǒng wú yīn |
青门临旧卷 欲见永无因 |
《题崔驸马林亭》古诗词释义:
这首题为《题崔驸马林亭》的诗由无可所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崔驸马及其人生的深切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尽日叹沉沦,孤高碣石人,诗名从盖代,谪宦竟终身,**
这四句开篇即表达了对崔驸马命运的感慨。"尽日叹沉沦"说明崔驸马的一生充满了沉沦与失落,如同每日的感叹。"孤高碣石人"借用了古代典故,以碣石象征高洁、孤傲的品格,暗示崔驸马虽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但一生却难以施展。"诗名从盖代"赞扬崔驸马的诗名传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谪宦竟终身"指出崔驸马一生最终是作为被贬的官宦度过,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2. **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
这四句则更深入地探讨了崔驸马身后之事。"蜀集重编否"询问崔驸马的诗集是否被重新整理和出版,表现了对文学遗产的关注。"巴仪薄葬新"提到的是崔驸马的丧事,暗示他的葬礼简单而朴实,与他高尚的品格相呼应。"青门临旧卷"可能是指崔驸马的文学作品或与他相关的场所,可能是在青门附近的地方,现在依然保存着与他相关的文献或纪念。"欲见永无因"表达了诗人对与崔驸马相见无由的遗憾,也暗示了对崔驸马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述崔驸马一生的遭遇和身后之事,表达了对他的深沉哀思和敬仰之情。诗歌以哀而不伤的笔调,展现了对高尚人格和文学遗产的尊重与怀念。
《题崔驸马林亭》古诗词赏析:
《题崔驸马林亭》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标题含义**:"题崔驸马林亭"表明这是一首题写在崔驸马林亭的诗。崔驸马,指的可能是唐朝时期某位名门贵族,以其林亭而著称。诗人在林亭题写,可能是为了纪念或赞颂崔驸马的高尚品格,或是表达对林亭景色的欣赏。
2. **首句"尽日叹沉沦"**:“尽日”二字表达了时间的漫长,暗示了一种持续的、深深的感慨。"叹沉沦"可能寓含着对崔驸马命运的惋惜,或是对当时社会风气、人生沉浮的感慨。
3. **"孤高碣石人"**:这里"孤高"形容崔驸马的品格,"碣石人"则可能是对他的性格或经历的一种隐喻,暗示他虽身处高位,但内心孤独,坚守自我。
4. **"诗名从盖代"**:“诗名”表明崔驸马以诗文闻名,“盖代”则表达了其名声的广泛和持久。这句话肯定了崔驸马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时也暗含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投入。
5. **"谪宦竟终身"**:此句用"谪宦"描述崔驸马的仕途生涯,"竟终身"表明这种贬谪状态是其一生的命运。暗示了崔驸马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和挫折,但并未改变其高尚的品质。
6. **"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这两句诗可能涉及到崔驸马在蜀地的文学活动或在巴地的葬礼礼仪。"蜀集"可能指的是他在蜀地的文集,"重编否"表达了对文集是否还能重见天日的疑问。"巴仪"可能指在巴地的葬礼礼仪,"薄葬"则可能表达了对崔驸马生活节俭或在世为官清廉的赞扬。
7. **"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最后一联中“青门”可能指的是长安的青门,是唐朝的都城。"旧卷"暗示了崔驸马的旧时作品或生活痕迹,"欲见永无因"表达了诗人对再也无法见到崔驸马及其作品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来看,《题崔驸马林亭》以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物的深切缅怀,探讨了个人命运、文学成就、政治生涯和人生感慨的主题。诗歌通过描述崔驸马的品格、文学成就、人生际遇,以及对其的怀念,展现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