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dù sī mǎ zài yóu shǔ zhōng
送杜司马再游蜀中
háo liáng gǔ xiàn chéng jié shù fù wáng chéng |
濠梁古县城 结束赴王程 |
dào lù xié jiā qù bō tāo gé yuè xíng |
道路携家去 波涛隔月行 |
chē lín fāng cǎo xià lì tà luò huā yíng |
车临芳草下 吏踏落花迎 |
mù guō shān yáo jiàn chūn zhōu niǎo bù jīng |
暮郭山遥见 春洲鸟不惊 |
fēng yān qiáo guó yuǎn sāng zhè chǔ tián píng |
风烟谯国远 桑柘楚田平 |
hé yǐ shū néng huà zhǎng huái chè hǎi qīng |
何以书能化 长淮彻海清 |
《送杜司马再游蜀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杜司马再游蜀中》描绘了诗人无可为朋友杜司马送别的情景,同时也寓含着对杜司马再次前往蜀中的祝福和期待。我们分段解析每句诗句的含义:
1. **濠梁古县城**:濠梁,可能是指濠水边的桥或渡口,这里用来指古县城。古县城即历史悠久的城镇。
2. **结束赴王程**:结束,此处可能指杜司马结束在某地的职务或任务;王程,帝王或官府的差遣,这里代指杜司马即将前往的蜀中之行。
3.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杜司马带着家人踏上旅程,沿途的行进似乎在波涛中穿行,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隐喻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4.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描写杜司马乘坐的车在一片芳草覆盖的地方停下,官吏们穿着整齐地踏着落花迎接他,既体现了官场的礼仪,也蕴含了对杜司马的敬重与欢迎。
5.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傍晚时分,杜司马所住的城市(郭)远处的山渐渐显现,春日里的洲上,鸟儿们未受惊扰,安宁地生活,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6.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风吹过的地方,远处的谯国(可能指某个地区或省份)更加遥远,稻田中长满桑树和柘树的楚地(楚国的地区)显得平坦,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眺望与想象。
7. **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为什么书信能够改变或传达信息?这句是疑问句,可能是在感慨书信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能跨越长淮与大海,传达信息与情感的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杜司马出行的景象和情感,既有对友人旅程的关切,也有对远方景色的遐想,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送杜司马再游蜀中》古诗词赏析:
《送杜司马再游蜀中》是唐代诗人无可的一首送别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了深邃的情感与丰富的景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杜司马再赴蜀中行程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同时也通过描绘沿途景象,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
### 首句“濠梁古县城”以“古县城”为背景,点明送别地点,暗示了地域的历史厚重感。接下来的“结束赴王程”则直接点明了友人杜司马即将踏上远行的征途,预示了离别的氛围。
###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描绘了友人一行离开时的情景,既有对家庭的不舍,也有对未知旅途的期待,其中“波涛隔月行”更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旅途的艰难和遥远表现得淋漓尽致。
###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这一联则转向了友人到达目的地的情景,以“芳草”和“落花”作为迎宾的景象,既是对地方风土人情的赞美,也寓意着友人即将融入新的环境,开始新的旅程。
###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展示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友人的心情,暮色中的山峦与宁静的春洲,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宁静,暗示了友人旅途中的平静与惬意。
###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则是对远方景色的描写,谯国的风烟与楚田的平旷,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寄托了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最后的“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则表达了对友人通过文字传达心灵的期许,希望友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将心灵的纯净与美好传递给他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远行的情景与沿途的风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