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xuē yuán wài yì zèng tāng píng shì héng fǎn zhāo yǐn zhī jì jiān jiàn jì shí èr yùn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
chén qǐ fēng dǐng xīn huái rén wàng kōng bì |
晨起峰顶心 怀人望空碧 |
sǎo xuě kāi sì mén sǎ shuǐ jìng sēng xí |
扫雪开寺门 洒水净僧席 |
yán xiào xíng wài zǔ fēng yí xiǎng zhōng dí |
言笑形外阻 风仪想中觌 |
chí xīn jīng yè dòng qīng ěr wén quán dī |
驰心惊叶动 倾耳闻泉滴 |
qǐ lǜ páo hǔ féng zhà yí bēng tuān gé |
岂虑咆虎逢 乍疑崩湍隔 |
qián qī huò bù gù zhī ěr huī cháng gé |
前期或不顾 知尔隳常格 |
rú jīn shuí shān xià qiū lín bù xī lì |
如今谁山下 秋霖步淅沥 |
wú yì liáo zì dé xíng chán hé qīng cè |
吾亦聊自得 行禅荷轻策 |
sōng shēng chàng yōu qíng shān yì dǎo xiá jì |
松声畅幽情 山意导遐迹 |
jǔ mù wú shì rén tí shī zú qí shí |
举目无世人 题诗足奇石 |
pín shān hé suǒ yǒu tè cǐ yāo lái kè |
贫山何所有 特此邀来客 |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朋友薛员外和汤评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 - 诗人清晨在山峰之巅,心中充满对朋友的思念,望向碧空,寄托了无尽的情思。
2. **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 - 诗人想象中,雪后初晴,寺院的门被清扫干净,僧人们的坐席也用水洗净,营造出一种清新、庄重的氛围。
3. **言笑形外阻,风仪想中觌** - 即使在现实与朋友无法相见,诗人的思绪仍能感受到朋友的言笑,通过想象,在心中与朋友相见。
4. **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 - 诗人在心中飞驰,想象中一阵风吹动树叶,耳中仿佛能听到山泉轻轻的滴落声,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宁静。
5. **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 - 在这种想象中,诗人既不担心遇到咆哮的老虎,也不疑惑隔着瀑布的声响,表明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信任。
6. **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 - 诗人在思考中意识到,之前可能有所忽视的,但现在知道朋友已经打破了常规,选择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7. **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 - 在秋雨中,山下的一切似乎都被雨声覆盖,强调了自然环境中的静谧与孤独。
8. **吾亦聊自得,行禅荷轻策** - 诗人也找到了自己的宁静,行走在禅途中,手持轻便的木杖,展现了一种内在的平和与自得。
9.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 - 松树的风声传达出内心的幽深情感,山的意境引导着对远方和深邃的探索。
10. **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 - 在眼前没有世俗人的干扰,诗人题诗于奇石之上,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真我表达的渴望。
11. **贫山何所有,特此邀来客** - 诗人认为山虽贫瘠,却有着邀请友人共享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古诗词赏析: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和诗,诗题直接揭示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导向,即对薛员外赠送的诗作的回应,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与钦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以及对隐逸之美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析
题目“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揭示了作品的两层含义。首先,“奉和”表明这是对薛员外所赠诗作的回应;其次,“谊赠”“反招隐之迹”表明作品主题是隐逸生活,且通过诗中的景色、人物情感等,表达了一种深邃的隐逸哲学。最后,“见寄十二韵”说明这是通过十二句韵文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 内容解析
诗歌开篇以“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两句写起,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随后,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如“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描绘了一幅清静、庄严的寺院生活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对禅定、修行生活的推崇。
接下来,“言笑形外阻,风仪想中觌,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四句,通过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与领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风度的回忆与敬仰。
在“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两句中,诗人以动物与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和想象力,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选择隐逸生活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以“秋霖”暗示了隐逸生活的艰难与孤独,但友人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展现出坚毅与高洁。
最后,“吾亦聊自得,行禅荷轻策,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贫山何所有,特此邀来客”则展现了作者在对友人生活充满敬意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尝试,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喜悦。通过题诗、游览山川、与友人交流,诗人实现了与自然、与自我心灵的深刻对话,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与精神价值。
### 总结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敬仰和对自然美的强烈向往。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诗人寻找到了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宁静,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之美的追求与追求自由、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