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zhèng fāng huí
答郑方回
shī jiào dài lún quē yōng yīn hù xiāng qīng |
诗教殆沦缺 庸音互相倾 |
hū guān fēng sāo yùn huì wǒ sù xī qíng |
忽观风骚韵 会我夙昔情 |
dàng yàng xué hǎi zī yù wèi shī rén yīng |
荡漾学海资 郁为诗人英 |
gé jiāng hán sōng gāo qì yǔ qiū jiāng qīng |
格将寒松高 气与秋江清 |
hé bì yè zhōng zuò kě wèi qiān zài chéng |
何必邺中作 可为千载程 |
shòu cí fēn hǔ zhú wàn lǐ lín jiāng chéng |
受辞分虎竹 万里临江城 |
dào rì sǎo fán zhèng kuàng jīn xiū dú bīng |
到日扫烦政 况今休黩兵 |
yīng lián chán jiā zi lín xià jì wú yíng |
应怜禅家子 林下寂无营 |
jì huī shì shàng huá xīn dé dào zhōng jīng |
迹隳世上华 心得道中精 |
tuō lüè wén zì lèi miǎn wèi wài wù yīng |
脱略文字累 免为外物撄 |
shū yī liú āi jī yàn shí bó xiǎn shēng |
书衣流埃积 砚石驳藓生 |
hèn wèi shí jūn zi kōng chuán shǒu zhōng qióng |
恨未识君子 空传手中琼 |
ān kě yòu wǒ xìng shǐ yuàn qiān sù chéng |
安可诱我性 始愿愆素诚 |
wèi wú yuè zhuó yīn jì gōng yún hé shēng |
为无鸑鷟音 继公云和笙 |
yín zhī xiàng chán sǒu fǎn kuì yōu sōng shēng |
吟之向禅薮 反愧幽松声 |
《答郑方回》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答郑方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皎然,全诗通过表达对郑方回的赞赏,以及对诗歌、禅宗与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艺术与人生追求的追求和反思。下面是逐段解释:
1.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 诗歌教育似乎已经衰微缺失,庸俗的声音互相影响。这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诗歌风气的不满,认为传统的诗歌教育和追求已被庸俗的作品所取代。
2. **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突然间看到风雅的韵律,理解了我过去的情怀。这里诗人感慨在偶然间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相契合的诗歌,感觉到了久违的和谐与共鸣。
3.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 学问的海洋中飘荡着丰富的知识资源,积累了成为诗人精英的素养。诗人强调了深厚的知识积累对于成为杰出诗人的必要性。
4. **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诗人的风格就像寒松般高洁,气度犹如秋江般清澈。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意象,赞美了诗人品格的高雅和文风的清丽。
5.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 不一定非要模仿邺中(古都名,与曹魏有关)的风格,就能成为千载流传的典范。诗人强调创新与个性,鼓励创作不应拘泥于传统,而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6. **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承受言语的熏陶,到万里之外的江边城市任职。这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可能因为写作成就而得到的官职调遣,甚至可能暗含了对官场的无奈与自嘲。
7.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 到达那一天会清除纷繁的政务,何况现在已经停止了征战。诗人表达了对政治清明和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反感。
8. **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应当怜悯这些禅宗弟子,在山林下宁静无事。诗人对禅宗生活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认为它提供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途径。
9.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 虽然在世上的繁华中身败名裂,但内心在修行中达到了精纯。这里诗人或许在反思那些追求名利却失去内心平和的人。
10. **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脱离文字的束缚,避免被外界事物所牵绊。诗人强调了内心的自由和对文字艺术的超越,寻求超越表面形式,达到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11.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 书籍上的灰尘堆积,砚台上的石头生满了青苔。这些自然景象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同时也暗含了对文人生活简朴与静谧的描绘。
12. **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抱怨未能认识像你这样的君子,只空有你的诗作如琼。诗人表达了对郑方回的敬仰之情,同时表达了未能直接交流的遗憾。
13.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 怎么能引导我改变天性,我的初衷已经无法改变。这里诗人强调了自己的本性不可被轻易改变,表达了对自身追求的坚持。
14. **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成为没有鸑鷟(古时传说中的凤鸟)的音色,但继续你的云和笙(古人认为的一种美好的音乐)。诗人自谦,并表示愿意像郑方回那样追求卓越的音乐艺术,尽管可能无法达到同样的高度。
15.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 向禅宗之林吟唱,反而惭愧于幽松的声音。诗人表达了在向禅宗哲学致敬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声音与之相比有所欠缺,表达了对更高层次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深邃的思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禅宗和个体修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
《答郑方回》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答郑方回》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回应郑方回赠诗的作品,其深邃的文意与高远的格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文学、道德以及超然物外的追求。诗中借古代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真谛的理解,以及对于保持个人品质纯洁、脱离物欲追求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指出当时社会文化可能存在的某些缺失,庸俗的声音相互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思。接着,诗人提到“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表示在偶然间遇到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激起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于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这几句,用学海荡漾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深厚学识的渴求,同时又以寒松和秋江的高洁清雅,象征了诗人追求的高远人格境界。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这两句,对比古代邺中的文学成就与诗人自身追求,强调了真正的文学价值不在于过去的成就,而在于其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这是诗人对文学持久生命力的理解。
在后半部分,诗人回顾了自己离世后的职务变化,强调了从政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远离尘嚣、修禅养性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态度。
最后,“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这句话,表明诗人希望在诵读诗歌、表达心灵之声时,能与自然和谐共鸣,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可能无法完全达到这样境界的自谦与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文学、艺术、道德和自然的深刻洞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善美追求的执着,以及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纯净与和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