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qín shān rén xì tí zèng
酬秦山人系题赠
jiāng jùn dāng qiū jǐng qī jiāng dào zhě tóng |
江郡当秋景 期将道者同 |
jì gāo lián zhú sì yè jìng shǎng lián gōng |
迹高怜竹寺 夜静赏莲宫 |
gǔ qìng qīng shuāng xià hán shān xiǎo yuè zhōng |
古磬清霜下 寒山晓月中 |
shī qíng yuán jìng fā fǎ xìng jì quán kōng |
诗情缘境发 法性寄筌空 |
fān yì tuī nán běn hé rén jì xiè gōng |
翻译推南本 何人继谢公 |
《酬秦山人系题赠》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酬秦山人系题赠》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酬答之作。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 江边的郡城正值秋日,我期待与道家(有修道或追求精神境界之意)的朋友一同度过。这里描绘出一个秋景中的聚会,充满了清静与哲思的氛围。
2. **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 路途中的风景高雅,我特别怜爱那座竹林围绕的寺庙,在静谧的夜晚,更欣赏那座莲花围绕的宫殿。诗句通过“怜”与“赏”二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精神殿堂的深情喜爱和崇敬。
3. **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 古老的钟磬声在清晨的霜降下响起,远处的山在拂晓的月光中显得格外清寒。这描绘了一幅清晨的静谧画面,钟磬声与月色、霜降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4. **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 诗人的情感源于眼前的景象,佛法的真谛寄寓在内心的空明之中。这句话强调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激发灵感,同时反思并体验佛法的深邃与空寂。
5. **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 此处表达了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推崇与对优秀诗人的怀念,通过“南本”暗指某位诗人的作品,希望有能继“谢公”(谢灵运,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之后,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学风格和精神追求的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佛法和文学的深刻感悟与热爱,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道家的生活情境以及对优秀文学传统的追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酬秦山人系题赠》古诗词赏析:
《酬秦山人系题赠》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的一首酬答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郡秋日的自然景色和访竹寺、赏莲宫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自然美景以及诗法的深沉感悟。下面是对其主要意象和主题的赏析:
### 江郡秋景
诗中以“江郡当秋景”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天江畔的自然风光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逐渐收敛其盛夏的活力,转而展现出内敛、沉静之美。江郡作为背景,通过“秋景”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为后续的活动和感受提供了合适的场景。
### 道者同行
“期将道者同”则点明了诗人的志趣,他希望与“道者”——或许是得道之人、哲学家、高人雅士共同体验这次游览。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与智者同行的渴望。
### 竹寺与莲宫
“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竹寺和莲宫的向往与欣赏。竹寺和莲宫分别代表了自然的静谧之美和佛教的清静之境。竹寺可能象征着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莲宫则联想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通过对比“迹高”和“夜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佛教精神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 古磬、寒山与晓月
“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两行诗以“古磬”、“清霜”、“寒山”和“晓月”为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之美的表达。古磬声的悠远与霜降的寂静相映成趣,寒山的静谧与月色的清冷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
### 诗情、法性和诗法
“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表达了诗人认为诗歌创作的情感源自于对周围环境的感悟,而佛教的“法性”(即事物的本质或真理)则寄托于“筌空”(比喻借助于外在事物以实现内心世界的空灵)。这一段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哲学、自然与心灵之间关系的思考。
### 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
最后两句“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表达了对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能够超越前人,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翻译推南本”,诗人或许在探讨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创新,而“何人继谢公”则表达了对创新者的期待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佛教精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自然美景以及艺术创作的深邃思考和情感抒发。它不仅是一首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也是诗人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