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chóu yuán shǐ jūn gāo sì yuàn xīn tíng duì yǔ ( qí tíng jí shǐ jūn suǒ chuàng )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
chū zhāi bù shān yǐng shǒu zì kāi chán fēi |
出斋步杉影 手自开禅扉 |
huā mǎn bù wū dì yún duō cóng chù yī |
花满不污地 云多从触衣 |
sī shān shí xiǎn jìng kuǎn kè lù kuí féi |
思山石藓净 款客露葵肥 |
guǒ dé zōng jū shì lùn xīn dào jí wēi |
果得宗居士 论心到极微 |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名为《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从标题可看出这是一首诗人在奉上袁使君的诗作中,对袁使君新建的寺院亭台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象和氛围进行描绘与赞颂。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出斋步杉影,手自开禅扉,花满不污地,云多从触衣**:
- 诗人走出斋室,踏着杉木的影子前行。亲自为禅房打开了门扉。
- 这里充满了对袁使君亲自参与和营造美好环境的赞赏。斋室和禅扉的出现,暗示了清静与专注的生活方式,杉木影与花满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禅院的和谐。
2. **思山石藓净,款客露葵肥**:
- 山中石头上的青苔因雨后更加清新,接待客人的露葵也因雨水而更加肥美。
- 这两句描绘了雨水过后,自然界中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对袁使君新建亭台所处环境之美的赞赏,以及对袁使君待客之道的赞美。
3. **果得宗居士,论心到极微**:
-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幸遇到了宗居士,双方深入交流,探讨心灵,达到了极微之处的共鸣。
- 这里既是对宗居士的尊敬,也是对双方精神交流深度的赞赏。"论心到极微"表现了两人在精神和心灵层面的深度交流,达到了超乎表面的深层次理解。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袁使君所建寺院新亭的美丽景色和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精神交流的深切感悟与赞美。通过与宗居士的交流,诗人在自然美景的映衬下,深化了对生命与心灵的思考。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古诗词赏析: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绘了作者在袁使君新建寺庙的亭子中面对雨景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宗居士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下面从几个角度赏析此诗:
### 1. 自然景观的描绘
首句“出斋步杉影”以“步”字开篇,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从斋堂出发,踏入杉树的阴影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接下来,“手自开禅扉”展现了诗人亲自开启寺庙之门的动作,透露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亲近。而“花满不污地,云多从触衣”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花多且洁净,云层厚密,触衣即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和高雅,同时也隐含了对佛教纯洁无瑕之美的赞美。
### 2. 人物活动的描绘
“思山石藓净,款客露葵肥”描绘了寺中石上的苔藓因为环境清幽而保持其自然之净,露葵在雨露的滋润下显得更加肥沃。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寺庙主人袁使君所创造环境之美的赞赏。同时,通过“款客”这一动作,表现了寺庙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 3. 诗人的思绪与情感
“果得宗居士,论心到极微”结尾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宗居士的会面,通过“论心到极微”表达出两人在深入交流中产生了极深的共鸣,展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契合。这一句不仅深化了友情的主题,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探索的重视。
### 4. 总体风格与意象的运用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细腻的自然意象,如杉树、禅扉、花、云、山石、苔藓、露葵等,不仅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也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综上所述,皎然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深邃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佛教文化以及深厚友情的赞美,是一首兼具审美价值和哲学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