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péi jì cóng shì
答裴济从事
jí líng zhōng fēng jìn gāo qí gǔ rén yí |
鹡鸰中峰近 高奇古人遗 |
cháng yù qǐ cǐ dì yǎng sōng guà téng sī |
常欲乞此地 养松挂藤丝 |
zuó wén shuāng jīng chū yī chuān huā mǎn shí |
昨闻双旌出 一川花满时 |
hèn wú xiáng yún bù yuǎn fù guān shān qī |
恨无翔云步 远赴关山期 |
jī xiǎn yǔ shuí shǎng zhé fāng yīng zì yí |
跻险与谁赏 折芳应自怡 |
yáo zhī wàng guī qù xǐ dé chūn jǐng chí |
遥知忘归趣 喜得春景迟 |
yǐ jiàn yǐng rén chàng xīn tí shí mén shī |
已见郢人唱 新题石门诗 |
《答裴济从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标题为《答裴济从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作者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渴望与朋友共赏自然美景、追求心灵深处平静与满足的深情。下面逐段解析:
1. 鹥鸰中峰近, 高奇古人遗,
通过“鹡鸰”这一意象,比喻友人裴济从事如同高远的山峰,以其非凡的品格和成就令人敬仰,如同古代先贤留下的遗风。
2. 常欲乞此地, 养松挂藤丝,
表达作者对自然之地的向往,希望能在此地种植松树,悬挂藤蔓,过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3. 昨闻双旌出, 一川花满时,
“双旌”形容友人来访的盛况,“一川花满时”描绘春日花开的美景,预示友人的到来给自然增添了生机与色彩。
4. 恨无翔云步, 远赴关山期,
“翔云步”比喻飞升远行,“关山期”暗指与友人相约的遥远地方。作者感叹因未能及时出行,错过与友人共同赏景的机会。
5. 跻险与谁赏, 折芳应自怡,
“跻险”意为攀登险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隐含了与友人一同探险的渴望。折取山间芬芳的花朵,自得其乐。
6. 遥知忘归趣, 喜得春景迟,
远方的友人可能已经享受了美好的春日时光,而作者虽未能及时相随,但内心的喜悦仍因欣赏到了这迟来的春景而倍增。
7. 已见郢人唱, 新题石门诗,
“郢人唱”可能借指友人或诗人的吟诵,“石门诗”则寓意此处的诗歌赞美。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欢迎,同时也期待友人的作品能增添此处的文采与韵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与友人共赏美好时光的渴望。通过描绘自然之景和对友情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平静与满足的生活态度。
《答裴济从事》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答裴济从事》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的开头通过“鹡鸰中峰近,高奇古人遗”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壮观景象。鹡鸰,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与中峰的自然景观相呼应,给人一种雄奇、壮丽的感觉。古人遗,可能暗指自然景观的古老、不朽,与诗人内心的怀古之情相融合。
2. **个人愿望的抒发**:“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表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养松、挂藤丝这些细节,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3. **对友人的思念**:“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这一句通过描述友人来访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双旌可能指的是友人所乘的车辆或友人的身份象征,一川花满时则描绘了一幅春日花开的美丽场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美好的期待和思念。
4. **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表达了诗人不能立刻远行,与友人相聚的遗憾之情。翔云步可能是一种想象中的、能够自由飞翔的步法,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无奈。
5. **对友情的珍惜**:“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与友人相聚时光的期待和珍惜。同时,对春天景色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和向往。
6. **结尾的点睛之笔**:“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以古代郢人的唱诗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友人来访时创作新诗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友情、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个人愿望的抒发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语言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情感与友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具诗意又富含哲理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