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yún shàng rén jīng shě xún zhù shān chán shī jiān shì cuī zi xiàng hé shān dào shàng rén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
chí chí yún hè yì fèn chì zhī yǒu qī |
迟迟云鹤意 奋翅知有期 |
sān bǐng gāng jì jú lèi dēng qīng bái zī |
三秉纲纪局 累登清白资 |
yīng huái qīng táng jū huì cǎo méi qián chí |
应怀青塘居 蕙草没前墀 |
jiù yuè zhào qiū shuǐ fèi tián liú gù bēi |
旧月照秋水 废田留故陂 |
zhì jīn gāo fēng zài wèi jūn chuī guì zhī |
至今高风在 为君吹桂枝 |
zuó féng dòng tíng kè guǒ dé gù rén shī |
昨逢洞庭客 果得故人诗 |
hé yì wáng nèi shǐ lái zhāo dào lín shī |
何异王内史 来招道林师 |
yù xié shān lǚ chū nán yǔ bái yún cí |
欲携山侣出 难与白云辞 |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主要讲述了诗人寻找杼山禅师的历程,并在途中偶遇崔子向和何山道上人,共同回忆和颂扬了禅师的高风亮节。下面逐段解释诗中每一句的含义:
1. **迟迟云鹤意,奋翅知有期**:这句诗表达了云鹤翱翔天际,虽然行动迟缓,但翅膀的每一次振翅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飞翔,象征着禅师的高尚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修行之路。
2. **三秉纲纪局,累登清白资**:这里提到禅师三次承担重要的责任或职位(三秉纲纪局),积累了清廉正直的声誉(累登清白资),赞扬了禅师不仅在个人修为上保持高洁,而且在社会角色中也表现出了极高的道德水平。
3. **应怀青塘居,蕙草没前墀**:这句诗描绘了禅师可能曾经居住在青塘边,青草茂盛,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这里的蕙草可能象征着禅师的品格与智慧,随着时间的流逝,草木深埋,但禅师的高尚品质永存。
4. **旧月照秋水,废田留故陂**:诗人用旧月照映秋水的景象,寓意禅师的智慧和道德如同恒久的月光,照亮人们的心灵;而废弃的田地和池塘象征着禅师曾努力改造过的、如今可能衰败的领域,但其中蕴含的改造力量与希望依旧存在。
5. **至今高风在,为君吹桂枝**:这句诗赞美禅师的高尚风范至今仍然存在,并如同桂树般,散发着香气。桂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美好和持久的友谊,这里表示禅师的美德和影响将持续影响后世。
6. **昨逢洞庭客,果得故人诗**:诗人昨日在洞庭湖畔遇到了一位客人,从这位客人处得知了故人(可能指杼山禅师)的诗作。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禅师智慧与作品的敬仰与向往。
7. **何异王内史,来招道林师**:这句诗将诗人自己与王内史(王褒)相比较,王内史曾邀请道林寺的禅师来传教。诗人认为自己对于寻找并颂扬杼山禅师的努力,与王内史的行动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对禅学和高僧的敬仰之情。
8. **欲携山侣出,难与白云辞**: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山中的伙伴一同出山,但却难以与这如白云般轻盈、自由的美好自然景观分离。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和禅学的深刻情感,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杼山禅师及其精神的深深敬仰,以及对自然和禅学的深切领悟。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名为《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是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白云上人精舍的探访和对旧友的思念,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清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四句**:“迟迟云鹤意,奋翅知有期,三秉纲纪局,累登清白资”,诗的开头描绘了云鹤缓缓飞行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对宁静、高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三秉纲纪局,累登清白资”则暗示了诗人过去可能在政治上有过卓越的成就,但此刻更倾向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世界的纯净。
2. **中四句**:“应怀青塘居,蕙草没前墀,旧月照秋水,废田留故陂”,这几句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境。青塘、蕙草、旧月、秋水、废田等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物态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后四句**:“至今高风在,为君吹桂枝,昨逢洞庭客,果得故人诗,何异王内史,来招道林师,欲携山侣出,难与白云辞”,这部分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友情的珍惜。通过“高风在”、“故人诗”、“洞庭客”等词汇,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难以割舍的对山中生活的留恋,以及与白云共处的自由和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情的友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纯净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独特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