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óu xuē yuán wài yì jiàn xì yī shǒu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

作者:皎然 
zhú zhàng cái bì xiān     bù lín shǎng gāo zhí
竹杖裁碧鲜   步林赏高直
shí xīn qù nèi jiǎo     quán jié wú wài shì
实心去内矫   全节无外饰
xíng yào liáo zì chí     fú wēi zī ěr lì
行药聊自持   扶危资尔力
chū shēng zài zhēn mǎng     gū xiù qǐ fēng zhí
初生在榛莽   孤秀岂封殖
gàn xuě bù sǐ zhī     zèng jūn qī jūn shí
干雪不死枝   赠君期君识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的逐段解释如下:

第一句:"竹杖裁碧鲜,步林赏高直,实心去内矫,全节无外饰,"
这首诗以竹杖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薛员外的礼赞。"碧鲜"指的是翠绿鲜艳的竹杖,暗示其材质优良,"步林赏高直"描述了手持竹杖在林间漫步赏景的场景,体现了竹杖的高雅与实用并存的特点。"实心去内矫"和"全节无外饰"则进一步赞颂了竹杖的内在品质和外表的完美无瑕,这里的"矫"和"饰"可能暗示了竹杖的坚韧和自然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竹杖及薛员外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的双重肯定。

第二句:"行药聊自持,扶危资尔力,"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竹杖的用途,"行药"可能是指拿着竹杖行走,暗示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竹杖带来的方便与支持。"聊"字在这里表示临时或权宜之意,"资尔力"则强调了竹杖能提供帮助与支持,尤其是在危难时刻,竹杖能够给予力量和安全。这两句通过竹杖的实用功能,表达了对薛员外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第三句:"初生在榛莽,孤秀岂封殖,"
这几句通过竹杖的生长环境及特质,表达了对其独特性和内在价值的赞扬。"初生在榛莽"意味着竹杖最初是在荒野丛林中生长,形象地描述了竹杖不畏艰难、自然生长的特性。"孤秀岂封殖"则进一步说明了竹杖虽然在艰苦环境中生长,但其独特的美("孤秀")并非人为培养或刻意塑造的结果,暗示其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卓越品质。

第四句:"干雪不死枝,赠君期君识,"
这句诗以竹杖在雪中的表现作为结尾,强调了其坚韧不屈的品质。"干雪不死枝"描绘了竹杖即使在严寒的雪天里,也不失去其生命的活力和生机,这象征了竹杖乃至薛员外所代表的人格特质——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赠君期君识"则是对薛员外的一份赠礼,希望薛员外能够理解并珍视这份内在的坚韧与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其品格的深刻欣赏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竹杖这一意象,巧妙地赞美了薛员外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表达了对薛员外的尊重、感激和欣赏之情。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写给薛员外的酬答之作,以竹杖为题,运用象征手法,传达了高洁、坚韧的品德理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以“竹杖”为象征物,不仅描绘了竹杖本身的自然美(碧鲜、高直、矫健),同时也寓意了诗中人物的内在精神(实心、全节、孤秀、不屈)。竹杖的“初生在榛莽,孤秀岂封殖”象征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

2. **对比与衬托**:诗中“竹杖”与“内矫”、“外饰”的对比,突出了诗人追求内在美德、淡泊名利的形象。通过“干雪不死枝”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竹杖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暗喻诗人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坚守自我品质的决心。

3. **情感表达**:通过“赠君期君识”,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薛员外的理解与期许,希望他能识得自己通过竹杖所传达的高洁品质和人生追求。这种深情的期许,体现了深厚的朋友情感和对精神品质的共同追求。

4. **语言风格**: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寓言深意,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竹杖这一象征物,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追求,以及对朋友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风骨与精神风貌。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